“史上最大丝绸文物展”将在杭州举行

13.09.2015  09:26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11日电(记者冯源)马王堆、莫高窟、法门寺地宫……这些都是闻名遐迩的考古遗址,而其中出土的丝绸文物由于材质保存的高难度,更是稀世之珍。记者从我国唯一的丝绸类专业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获悉,2015年度丝博特展“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9月15日起将在杭州举办,这是中国考古文博界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丝绸文物展。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东西方之间最为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它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载体,藉由这条通道,原产于中国的丝绸及养蚕丝织技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实现了丝绸生产技术的当地化,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的织造风格又反向影响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国的传统丝织物上也开始出现西方的题材和设计形式。

  本次展览将展出从26家文博考古机构选调,包括“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等多件国宝级文物在内的近140件(组)文物,通过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主要时段出土的丝绸文物,说明丝绸在中国的起源、丝绸从东方向西方的传播以及东西方纺织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世界丝绸艺术的变化和技术的提高,正是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完成的,丝绸产品的衣被天下,也正是丝绸之路带来的辉煌成果。

  文物中年代最古老的是在“世界丝绸之源”浙江省湖州市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线,距今已经有4200-440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研究员介绍说,这是考古发现的现存最早的丝绸实物。一件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的尼雅遗址出土的“元和元年”鹿纹锦则产于东汉元和元年(公元88年),是新疆考古中发现的唯一标明年代的丝绸文物。一件来自居延汉简中的道里簿则准确注明了从长安到敦煌这一段“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各个城市。一件出土于汉景帝阳陵陪葬坑的东织令印则说明,当时汉代已经有了丝绸业的“央企”。一件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虢仲墓的龙蚕形玉,则见证了《淮南子》中“蚕为龙精”的传说,赵丰说,蚕会化蛹成蛾,这让古人感到神秘,而蚕以桑叶为食,扶桑树又称太阳树,被视作升天的途径,古人就把人生比作蚕,死后就像化蛹,灵魂会像蚕蛾一样飞天。

  纺织品脆弱难以保存,在此次展览筹备过程中,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也对部分文物进行了整理、修复等工作,减除或缓解了纺织品由于年代、出土环境等因素而造成的伤害,使千年以来的丝路之绸以最好的面貌为大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由于展览正值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全面改扩建,为了确保文物的展出环境以及展览的陈列效果,特将展出场地设在西湖博物馆。丝绸博物馆也将于明年7月1日重新开馆,以全新面貌迎接广大观众。

  展览期间,为进一步促进丝路之绸的研究与保护,中国丝绸博物馆还将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于2015年10月11日至14日举办“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国际学术报告会。(完)

(本文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余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