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2015年经济工作主攻六大领域

28.01.2015  18:36

  2015年,椒江经济工作的重点将集中在产业转型、发展谋划、改革深化、投资增长、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六大领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着力推进四大经济转型

  一是传统产业。紧跟“工业4.0”发展模式,加快医化、机电等行业机器换人步伐,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企业智慧物流建设。大力推进“腾笼换鸟”,进一步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岩头医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出台可操作性的项目准入政策与操作流程,形成以海正药业为龙头的省级乃至国家级医药生物高技术园区。探索发展工业地产,利用海门街道东部380亩工业用地,建设1-2个较大规模的小微企业创业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扩大产业扶持专项引导资金总规模,重点扶持新引进的产业项目。

  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启动枫山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积极实施“旅游活区”战略,重点打造海门卫城文化旅游板块、九子山旅游度假区和城区山体公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板块、海洋乐园和农业生态园为主体的观光体验旅游板块等五大板块。抓好质量强区示范创建活动,突出抓好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服务业品牌培育、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加强金融创新,开展土地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积极支持有市场前景的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积极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

  三是新兴产业。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完善发展网络经济的组织机构,建议设立网络经济局,职能定位为建立机制、制定政策规划、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等,占领台州网络经济制高点。启动台州电子商务产业城(椒江)建设,加快星星电子商务园企业入驻工作,着手洪家童装电商园、前所眼镜电商园等园区的前期工作。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养医结合”模式。

  四是开放型经济。以国家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契机,不断增强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往。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加快省级出口基地及基地内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出口名牌培育,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降低外贸出口风险。加强境外投资服务,完善境外投资项目库。

  二、重点抓好产业发展谋划

  一是三大产业平台。第一大平台是台州湾循环产业集聚区椒江分区,以完善路网、水网、电网、绿网等“四网”重点,加快市府大道东延等道路建设,启动十塘三期二期市政工程及东部限价房、重点企业保障房等项目建设;第二大平台是台州商贸核心区区块,重点推进台州银泰城等在建项目建设,启动台州金属大厦、水岸新天地等项目实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内环路、台州大道三期等道路建设。以推进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快社区医疗、物业服务、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第三大平台是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大陈岛,按照全岛旅游化的战略思路,大力实施“228计划”,即建设上大陈南岙、下大陈甲午岩两大核心景区,打造浪通门国家一级渔港、杨府嘴国际邮轮港两大港口,努力形成浙江海洋生态养殖、国际海钓、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养生度假休闲、国际帆船游艇综合服务、台州航运服务集聚区等八大基地,同时加快大陈综合码头、一江山岛景区、大小浦古村落、屏风山景区、垦荒纪念广场等项目建设。

  二是规划编制谋划。着力抓好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包括1个《纲要》、40个区域和专项规划,年底前基本完成初稿;修订完善《椒江区服务业重点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商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椒江区重点服务业企业引进扶持政策》;开展《台州商贸核心区产业发展规划》、《椒江区旅游集聚区发展规划》、《椒江区电子商务集聚区规划》、《洪家场浦生态旅游景观规划方案》、《椒江两岸概念性发展规划》、《关于东环大道洪家段商业定位及建设形态研究》、《台州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等七项重大规划方案编制及前期研究。

  三、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按照依法行政的理念,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业主承诺制审批,完善工业企业代理代办制度,实现产业项目备案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化改造,稳妥开展农民住房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推进大陈镇中心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施工业企业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机制,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行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制度,建立用能总量核定和指标交易制度,推行差别化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引入PPP等模式,推动和吸引民资实打实地进入城建、教育、卫生、交通等重点公共服务领域,缓解政府投资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坚持统筹谋划,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台州市级公车改革方案,结合椒江实际,推动公车改革;以公立医院为重点,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合资合作引入民营资本。

  四、全力推动有效投资增长

  一是重大项目。项目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年拟安排重大项目145个,当年投资7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9个,年度投资将达到61亿元,主要有沿海高速、洪家场浦、海正药业外沙厂区制剂、东港活性艳蓝、星远控股PVC系列产品、新杰克工业缝纫机、通宇变速减速机、台州市农副产品集配中心、台州湾循环产业物流中心、台州银泰城、椒江商会总部经济基地、椒江农村合作银行大厦、心海文化生态园等;新建项目26个,年度投资将达到17亿元,主要有椒江口南部生态促淤、区档案馆、污水处理厂三期、人民小学葭沚校区、工业地产项目、三德纺织、绿心生态养生村、浙东康养中心、现代中央厨房、飞跃管业、新世纪光电等;前期项目60个,主要有路桥桐屿至椒江沿海海公路(海城路)、台州市域铁路、书生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子山旅游度假区、东环大道十里长街、常乐国度、金属大厦、通用航空等。

  二是四大体系机制。投资项目考核新体系。探索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直接联系负责项目制度,形成深入项目一线牵头破难新机制。投资属地考核体系。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属地考核机制,将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分解落实到镇街道、有关主管部门,既对街道(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进行考核奖励,又纳入两个社会年度考核进行考核,实行“双考”制度。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平台。探索形成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实时监测和项目推进障碍警示等三大信息工作机制,并与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形成数据交换体系,将信息平台统计结果以短信和亮红灯等方式对责任人进行实时动态提醒。重点项目破难新机制。完善面上“立改套”政策方案,探索化解个别村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决、土地指标紧张、区财政负担过重、跨村跨街道安置阻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加强资金保障,谋划国资公司第三批债券发行工作;做好循环经济项目库的收集和维护。

  三是三大监测体系。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决策系统,打造既有别于统计数据又互为补充的区域宏观经济监测数据库,重点关注房地产、金融等重点产业及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形成“数据独特、分析深入、反应快速”的监测预测决策系统。完善服务业发展监测体系,继续抓好区服务业重点企业月报制度。完善物价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降低蔬菜流通成本。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城乡建设。着力探索建立“五水共治”、多城同创、“三改一拆”、交通治堵、“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归并职能,全面推进。加快建设污水处理三期、配套泵站和一、二级管网建设,完成污水厂水质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并投运前所污水处理厂,完成老城区污水泵站整合改造和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加快蛇头山水厂易地改建步伐和供水过江管线、椒北水厂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及工业固废处理中心前期工作,加快大型垃圾中转站选址和沙北垃圾填埋场扩容。继续归并“多把扫帚”,逐步推行保洁市场化;加大城中村和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加快低效地再开发,实现拆改用一体推进;加快完善路网结构,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甲,加快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重点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和智能化停车诱导系统运行;依托城区山体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城市“空中花园”。加快云西公园建设和乌龟山公园前期工作,推进白云山山体公园、城市绿道建设,打造“一路一景”迎宾大道。加大椒北开发力度,力促沿江大道、椒北大道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做好沿汾公路延伸段、75/83省道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动工建设台州丝绸城。

  二是生态文明。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建立健全三大行业及废塑料、砂洗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加强水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进一步深化排污总量管理创新工作,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化制度化;提高环保监管科技水平,建立工业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为主体的“绿网工程”;进一步完善联动执法机制,重点深化环保部门与法院、检察院、公安、银行以及新闻媒体的“六方联合”。开展村居连片整治,解决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提升农村污染防治水平。

  六、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民生保障。健全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并轨工作,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实现大病保险“人群全覆盖”。健全完善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机制,稳定区域民生商品价格。加大农民增收政策支持,继续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新建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质发展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优蔬菜、水果、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二是公共服务。以“农村教育工作建设年”为抓手,强化农村学校教科研力量建设,打造一批农村精品学校,整体推进农村教育优质发展。着力推进依法治教,实施质量提升、平安校园、教育基建、队伍提升、教育阳光、校园文化等六大工程。持续推进文化“四下乡”工程和“四馆”免费开放工作;实施一批以“枫山”系列为代表的“接地气”文化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心海文化生态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着力台州古玩商城、丝绸产业园和文化艺术博览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以打造“立体卫生”为主线,构建区、镇(街道)、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以市立医院为龙头,加强街道卫生院建设,规范整治村卫生室,提高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率。推广区级医院基层住院分部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不断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重点做好浙江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和体育休闲公园及台州市全民健身广场、青少年户外营地、校园足球试点创建工作。新建100条以上健身路径,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椒江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