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汽车召回64万辆 进口车占比近五成

09.05.2016  09:46

在刚过去的4月份,一大拨新车上市,一度出现过同一天6款新车上市的盛况,好似给平淡的车市打了一针强心剂。与此同时,4月份上升趋势更为激进的是汽车召回数量。从近日公开的最新召回情况来看,国家质检总局4月份共发出13项召回公告,召回车辆约有64万辆,其中进口车超29万辆,占比超45%。大家熟悉的豪华品牌捷豹路虎、保时捷、大众途锐、宝马等纷纷上榜。

进口车成召回的重灾区

在消费者的观念里,“质量过硬”一向是进口车的标签之一,但进口的就一定是好的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25家进口汽车企业共计召回26.38万辆进口汽车。到了4月份,进口车市场更是被车型故障缠身,召回数量超29万辆,不仅超过前三个月的总和,还占据当月所有车企召回总数近五成的比例。

进口车成为召回重灾区,消费者最为熟悉的豪华品牌如捷豹路虎、保时捷、大众、宝马等未能幸免。那么,这些召回车辆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大众公司、保时捷公司召回的车辆分别是途锐和卡宴,原因均是制动踏板的铰链上的卡簧可能会松脱。

捷豹XJ和XF系列汽车作为捷豹的主推款,这次召回数量共计36145辆,列进口车单次召回榜第三位。据了解,此次召回的原因是,工厂为了区分不同发动机配置的惰轮,在惰轮的防尘盖上做了喷漆处理,但是该措施可能会使连接件的夹紧力减少,使螺栓受力产生疲劳断裂。这会导致惰轮固定失效,从而使惰轮和发动机分离。

宝马7系因存在安全隐患,在中国内地召回3115辆。具体是什么原因呢?宝马表示,由于供应商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气囊控制单元内部可能残留有冲压过程中切下的小金属片。在某些情况下,金属片可能移动并导致控制单元内部电路短路。此时气囊控制单元将进入短暂的重启过程,导致无法工作,同时车辆的气囊警告灯将点亮。此种情况增加了车辆乘员在需要气囊展开的碰撞事故中受伤的可能。对于解决方案,宝马(中国)称,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整体更换新的气囊控制单元,以消除该缺陷。宝马(中国)所说的供应商指的是高田公司,因其所生产的安全气囊问题而召回的汽车预计将从目前的约6000万辆增至1亿多辆。

七成消费者对汽车召回表示理解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进行召回,本身是件好事,我们通知消费者召回,基本都持理解态度,这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放心地开车。”杭州某豪华品牌4S店的市场负责人说,在成熟的汽车市场,汽车召回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一些合资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4S店,依然对“召回”比较敏感 。“如果一款车型被宣布召回,那么一些原本计划买这款车型的消费者可能会搁置购买计划,转而考虑其他品牌。”一家自主品牌4S店的销售顾问说。

从去年开始,国内汽车召回次数和数量增长明显,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召回规模持续创新高的情况下,国内自主品牌的召回远远少于合资及进口车企。“由于召回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自主品牌对于自身形象的担心,导致召回次数较少。”有业内人士认为。

杭州车主陈先生最近考虑换车,提及汽车召回,他说:“如果我想买的车型被召回了,不会一棒子打死就不买这车。往好的想,车企在发现缺陷后不隐瞒,立即采取得当的维修措施,有效消除缺陷、维护车主的安全,自然更值得消费者信任。当然,我也要看这个车企的召回是否频繁,如果召回过于频繁,可能会换其他品牌。

有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3.4%的消费者认为实施汽车召回制度很有必要;当爱车处于召回范围内时,73.5%的有车族对此表示理解,并加强了对该品牌的信心,只有18.9%的有车族因此而降低对该品牌的信心。

日常生活中车辆出现小毛病实属常态,车企对于集体性问题的整合性处理,展现的是车企对于消费者的一种态度,未来汽车召回或呈常态化。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郑春苗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