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乐器,奏出历史版中国好声音

15.01.2015  08:02

玩具手枪大小的石排箫

上图铙(náo)下图镈(bó)

红陶亚腰鼓

汉代歌舞团是治愈系古陶俑

距今已8000年的骨笛、5000余年的陶埙、4000年前的鱼形磬,还有西周应国的编钟、安阳殷墟出土的编铙,还有表情傲娇的音乐女人、安安静静的西汉美男子……南宋官窑博物馆里这一件件精美的古乐器已经就位,由南宋官窑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和韵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今日就要开展,展期三个月。

对于要放寒假的孩子们,这是一份多么棒的新年礼物呀。

8000年前,用鹤骨制作的笛子

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乐器

古音乐文物全部来自河南博物院,包括精品57套,共计162件,其中14件为一级文物。两件国宝级文物,堪称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其中一件是1990年在河南淅川县徐家岭楚墓出土的青铜神兽,另一件是1987年在河南舞阳市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这根由鹤类肢骨制作的笛子,是一件七音节乐器,是展厅内最古老的文物,有8000多年历史。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竟然可以发出7个音节,经过专家测定,这根骨笛发音准,并具备了7声音阶结构——而在它出土之前,人们一直认为7声音阶来源于西方。

虎跑公园表演里有的乐器编钟

原来还有镈、铙两个“兄弟

青铜编钟这种古代乐器,认知度蛮高。此次展览中,还有跟编钟长得像“三胞胎”的,镈(bó)和铙(náo)两种乐器,这可就有点意思了。

底边微微上凹的,叫做钟;底边扁平的,叫做镈,单个打击乐,主要用于加强乐曲的重拍和主音的作用。这两者演奏时,一般是悬挂、敲击。而铙则更好辨别一点,因为它顶上有一根手柄,是一种手持式乐器,演奏时铙口向上,这种打击乐器,主要被用来祭祈神明,有时也被击于山顶、振奋军心,这次展览中有3个“”纹铜铙(náo)。

本次展览,可以见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特镈(bó),高92.5厘米,重300斤,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

河南新郑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国都,它可能是当时显赫人物郑公的随葬品。”官博工作人员方忆说。

玩具手枪大小的石排箫

该怎么演奏呢

有一件超酷的春秋迷你乐器,乍一看,它像一把玩具手枪,仔细瞧,13根如香烟般细长的小管紧密排列,每一根石头管子都是中空的,管壁厚度1毫米都不到。

这么迷你的乐器能演奏吗,不会是装饰品吧?不妨看一眼隔壁展厅唐三彩陶俑好啦,大马上的绿衣女子双手持箫而奏。“演奏用的排箫要两只手拿的。这迷你排箫可能是陪葬用的。”方忆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首席记者 杨晓政 实习生 程思羽 张奕 通讯员 张必萱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