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造血、输血、活血”助推经济薄弱村发展

08.06.2015  12:20

近年来,新昌县坚持走“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因村制宜、建管并举”的发展路子,推动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持续普遍较快增长。该县先后被列为全国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试点单位、省农村改革综合示范试点县。2014年,26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超6万元,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6.7%。

一、“造血”项目“抱团”建设。以“村村抱团”为主要模式、“三联”为主要途径,实施经济薄弱村“十大规模型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租金分配、利润分享等方式,带动经济薄弱村增收。一是联建物业。引导地理位置不佳、发展空间不大的村联合购置工业园区土地,兴建标准化厂房,实施参股经营。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3个物业项目建设,160个参股经营村每年每村可获收益5万余元。二是联购商铺。引导经济薄弱村联合购置产业集聚区或商业价值优势明显地块商铺,通过商铺租赁取得收益。目前,102个村共联购商铺6个、面积3000余平方米,每年出租收益达800余万元。三是联办基地。在土地(山林)资源丰富区域,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经济薄弱村以帮扶资金、集体土地(山林)入股企业方式享受分红。目前,已建成多村联建农业项目基地1个,26个经济薄弱村每年可获分红约100万元。

二、“输血”资金多元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经济薄弱村建设。一是财政倾斜。根据经济薄弱村数量和年度扶持计划,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发展物业经济、特色农业、家庭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等。2009年以来,县财政累计落实扶持补助资金5400万元。实行联建物业项目土地出让金部分返还,物业用房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归属县财政留存部分全额返还等制度。2009年以来,累计返还土地出让金710万元、税费192万元。二是结对帮扶。实施百个部门联村帮扶、百名干部挂职帮扶活动,通过市级相关部门牵头,组织165个市县部门、10个柯桥区强镇、100名市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和年轻干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2012年以来,共落实各级帮扶资金1.2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项目1500余个。三是企业反哺。引导工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哺回报家乡。2010年以来,新昌籍企业家累计投入经济薄弱村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鼓励企业家设立乡情基金会,实现经济薄弱村建设资金募集长效化。近年来,先后设立美丽乡村建设、道才公益、孝方公益等基金会,基金总额达2500万元,其中每年300余万元收益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活血”管理对症下药。加强村集体经济考核、村级事务监督、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强化考核倒逼。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乡镇(街道)工作绩效考核,集体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建立村主职干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对村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5万元/年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并扣除相应比例奖金。二是推行统一管理。成立县小康投资有限公司,对“十大规模型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统一建设、管理。定期向各村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推进管理透明化。三是注重素质提升。选配懂科技、善经营、能管理的人才担任经济薄弱村主职干部。每年组织开展村主职干部集中培训活动,近3年培训2400余人次。选聘优秀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近年来聘用大学生“村官”6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