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实行“三定位法”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管

28.11.2014  04:52

 

【本站11月27日讯】今年来,三门县水利局坚持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质量监管,结合该县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探索建立“时间定位、空间定位、问题定位”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法,切实提高全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以“时间定位”强化质监责任。坚持“早介入、全监管”,主动协助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办好质监手续,并履行职责直至工程交付使用止,确保水利工程及时受监,及时质监交底,及时发现早期错误及时整改。针对受监水利工程数量多、范围广,但质监人员少的实际,结合各工程施工内容和进度安排,提前下达工程质监计划,明确“周、月、季、年”安排,并实行重点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质监频率,扩大覆盖面。截止目前,全县受监水利工程共33个,累计开展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92次,举行质监交底18次、质监会议活动24次,下达质量与安全监督书62份。

 

以“空间定位”强化质监水平。核定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划分,实行施工现场安全行为和工程实体安全防护措施一线督促,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一线指导,阶段验收、竣工验收质量评定资料和质量检验资料一线审查,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一线处理的“四个一”做法,并紧盯防渗、灌砌石挡墙、混凝土基础强度等关键部位、关键工艺,采取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建设单位第三方检测+质监站“飞检”等多道程序,细化质监环节,保证质监深度。今年共出具项目划分确认书31份,确定123个分部工程,每个分部都按规范要求检测到位,特别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套井回填等工艺先后检测3次,直至达标为止。

 

以“问题定位”强化质监效能。针对以往水利工程干砌石砌筑外观质量、坝顶路面防浪墙混凝土浇筑强度、套井回填压实度、渗透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等通病,要求施工、监理及质监人员随身携带工程施工图纸和《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做到一人一图一册,确保工程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在日常检查中,注重发现并“放大”问题,及时登记备案,限期整改销号;建立定期回访制度,确保工程缺陷和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今年质监检查中共登记记录问题41个,先后进行回访28次,目前已整改到位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