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以“百村奔富美、万户保增收”活动为载体 全面启动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问题行动

27.02.2015  13:24

围绕2015年低基本消除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的目标,常山县以“百村奔富美、万户保增收”工程为载体,落实具体措施,全面启动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问题行动。

一、夯实基础,核准对象。以扶贫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工作为抓手,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形成共识聚合力。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县农办、县统计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农业局、县妇联等相关部门,学习省、市领导关于加快“脱帽”进程、实施精准扶贫等重要讲话精神,商讨“基本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这一要求”措施和工作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训,凝聚工作合力。二是精心组织业务培训。2月8日下午,召开扶贫开发“百村奔富美、万户保增收”工程工作动员会,县委副书记到会动员并作重要讲话。以会代训,组织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扶贫干部进行扶贫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工作培训,现场上机操作,现场答疑解惑,确保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的准确、高效。三是扎实开展专项调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要求乡村干部登门入户,户户见干部,对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进行入户调查,重点是找出年均收入低于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及基本情况,摸清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户登记造册。县农办加强工作指导,随机抽取农户进行复核,如发现数据反映不客观等问题,则“推倒重来”,以确保在2015年春节前高质量地完成扶贫信息采集工作,并为下步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干部”等精准帮扶措施打实基础。

二、落实措施,精准扶贫。一是金融定向帮扶。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抓住春耕备耕的时季,全面免费发放低收入农户扶贫小额信贷爱心卡,确保有贷款需求的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金融扶持。二是大户带动帮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积极吸收或组织低收入农户参与发展“常山三宝”(胡柚、山茶油、食用菌)、来料加工等产业。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三是改革合作帮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复制推广“土地折价入股”、“现金持股”等农民“抱团增收”模式,吸纳低收入农户参股入股,实现增收渠道多元化。四是实施培训帮扶。利用农民素质培训平台,围绕来料加工、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文化创意、乡村民宿、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五是激励主体帮扶。突出扶贫导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对参与扶贫事业,吸纳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就业或入股的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予以重点扶持。六是搬迁就业帮扶。坚持规划引领,以中心镇安置为主,落实偏远山区、生产条件差的低收入农户实行异地搬迁,通过产业集聚,发展“短平快”项目,让搬迁农民富得起。七是干部结对帮扶。全面发动县、乡两级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单位结对到村,干部挂联到户,建立“一户一干部”联系帮扶制度,确保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户户有帮扶干部、户户有增收门路。八是增设“特岗”帮扶。针对劳动能力相对较差、走不出家门的低收入群体,设立公共设施管护岗位,加大劳动力吸收,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年均收入。九是社会救助帮扶。完善公共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教育补助等政策补助力度,减少社会生存成本。十是“低保”兜底帮扶。在经过筛选后,将那些确实无能力发展生产、实现就业、摆脱贫困的人群众纳入低保范畴,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明确分工,定准责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以县委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实行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统筹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落实“脱帽”具体行动。明确由农办牵头,民政局、残联等涉农部门协作,落实基础调查与指导工作。乡镇、街道一级为实施主体,抓具体措施的落实。二是开展集中行动,营造工作氛围。通过发扬“四千精神”、拉家常,重点核实4600元以下的农户户情,找出“致贫”原因,分析“脱贫”对策,分析帮扶措施,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开准“药方”,做到不漏一户、不错一户,确保“农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三是细化考核办法,保障工作进度。完善机关干部工作考评机制,确定“一户(两户)一干部”联系帮扶机制,通过“户主评分”形式,把联系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把乡镇(街道)“脱帽”具体行动的落实成效,作为考核基层组织工作的抓手,纳入县对乡镇(街道)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