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班人马最后一次《五女拜寿》

27.04.2015  12:25

  过去的这周,因为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爆红网络的顾少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到,“喜欢越剧,想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看看”,让小百花幸福地“躺枪”。微信show一点制作了这条内容后,小编就在后台被追问:2015年春风文艺季的小百花《五女拜寿》封箱演出,开票了没啊?

  你们消息真当灵通。

  算一算,从去年5月开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30周年的巡演已经进行了一年,现在,该是收官的时候了。这个5月,剧团将回到杭州剧院,带来“老中青”三台演出——5月11日,豪华版《二泉映月》;5月21日,新版《梁祝》;5月23日,原生代版《五女拜寿》,为这一年的生日趴画一个句点。

  3部戏里,最让人期待的,自然是《五女拜寿》。但这一次,茅威涛、董柯娣、徐爱武、陈辉玲、洪瑛、邵雁这些1983年版原班人马不是“再演一次”,而是“最后演一次”。

  对,《西厢记》之后,原生代《五女拜寿》也要封箱了。

  记者的电脑里,有一张“1982年到1999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排练演出大事记”的文档,前三年的“大事”里,全是《五女拜寿》的风采。

  比如,1983年10月24日,“小百花”还叫“浙江小百花赴港演出团”,首次在香港演出《五女拜寿》。台下的姑娘们被茅威涛帅哭了。演完接着又去安吉,所有道具、演员生活用品,都是用扁担一担一担挑到演出场地的。

  比如,1984年,这部戏就被拍成了电影,吃关机饭的那天,方雪雯刚满18岁。

  30年里,这部戏到底演了多少场?很难出个具体数字。

  那么,杭州首演,是什么时候?

  很多人以为,香港是这部戏的第一次亮相,其实,在这份文档的第一栏里,是这么写的:1983年9月4日,浙江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在杭州胜利剧院为赴港作热身演出,上演有剧目《五女拜寿》、《汉宫怨》、《双玉蝉》及两台折子戏。

  原来,杨家门的女儿女婿们集体第一次拜寿,就在杭州。

  那时的胜利剧院还是木结构,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声、光、电,一群20岁上下的女孩子,带着婴儿肥,她们是浙江省各个市、地、县挑出来的好声音,在160分钟里分别饰演了剧中20多个有名有姓的角色。

  所以,这是一部群戏,没有主配角之分,或者说,人人都是主角。这样的戏现在几乎不会有人排了,因为大部分剧团都有几个主演,这么排排坐分果果,无法突出角儿的作用,连宣传都不知道该怎么宣传。

  “当年她们的情况很特殊,是各个剧团挑出来的尖子生,每个人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拿得出手,所以谈不上谁比谁更优秀,所以,这部群戏就是顾锡东为这个群体量身定做的。”戏剧评论家傅谨说,现在一般剧团里找不到这么整整齐齐的一排尖子生。

  那么,群戏是不是戏份都差不多?

  “戏份还是有多有少的。”傅谨说,像方雪雯的戏份多一点,茅威涛的就很少,而且她演的邹世龙连女婿都不是,“但茅威涛跑到了最后,她的《奉汤》成为最流行的唱段。

  所以,这部作品不靠角,而是靠苦尽甘来、善恶有报的中国式审美,打动人心。用小百花编剧冯洁的话来说:它终结了越剧以表现爱情见长的神话。

  但是,总有说再见的时候。当年创造神话的女神们,要在杭州告别她们的青春,要把这部戏传给下一代,下下一代。记得《西厢记》封箱时,小百花的青年演员们捧着茅威涛等四位原生代演员的戏服,放入大木箱中,两道红纸将木箱封住。这次又会是什么形式?

  现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