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方能传之久远

22.02.2016  10:50

  “九陌连灯影,千门庆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漫唯愁晓,周游不问家。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郭利贞在《上元》中生动描绘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的动人情景。传统元宵节,人们燃烟花、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烧香祈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家家团圆,其乐融融。这是年节即将落幕时的最高潮,是最华彩的部分。这一天,人们尽情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欢乐。

  元宵节不仅仅是与家人和老朋友欢庆佳节,它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人们会上街,与新朋友聚集在一起共享月圆美好时光。另外,像灯会、舞龙、踩高跷这些年味浓郁的传统习俗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或表演或观看节目时,元宵节便传递着团圆的信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正是闹元宵的题中之意。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传承元宵节传统习俗,有关部门在引导人们更加有意义地欢度佳节方面,应努力发挥应有作用:加强引导,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突出传承。在组织举办元宵节特色文化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加的同时,不妨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报纸、电视特别是新媒体,挖掘并传播元宵节习俗与深厚文化内涵,使人们不单有“花市灯如昼”的印象,更有“人约黄昏后”的美好祝福。另一方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组织可以多花心思,在结合元宵节主题和自身职能特点、资源优势上好好做文章,除了手工制作汤圆、元宵和扎制灯笼等基本活动,完全可以综合融入人文历史元素、文化创意元素、现代科技元素,举办更丰富、更有趣的体验式、互动型活动,营造元宵节就在人们身边的节日氛围。这样,传统佳节才会历久弥新、传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