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创意印章让人想起木石前盟 在西泠印社市集上很多年轻人都喜欢

15.11.2015  19:37

他的作品挂件印章

黄武磨石料的工具有很多种

1960年出生的黄武,身形清瘦,戴着银边眼镜,说起话来温文尔雅,有股文人的书卷气。今年刚荣升做爷爷,说起来,很多人都不信,他看上去顶多四十来岁。

因为料理小孙子,黄武有段时间没碰刻刀了,最近忙完琐事,夜里偷空,刻了枚“断桥残雪”的印章。久未动刀,感觉心慌,手也生了,刻出来的效果他并不是很满意。“篆刻,靠的是天赋和灵感,还需要不停地练习。

勤练习,就意味着费印章。黄武说,现在市面上好的印石原料越来越少,找一方好的料实属不易,有些好的料体量小,做不成一整枚章,弃之又可惜。由此他想到,刻字用到的仅仅是印石的一面,不如将这印石和木头结合起来。“中国人偏爱木的传统由来已久,古朴的气息也很是映衬。”木石印章由此而来。

黄武迷上篆刻,是在四年前。他自小喜爱书法,直到高考那年才放下。“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高考制度刚恢复不久,理工科是填志愿的热门选项。”最终,黄武选择就读了工科专业。毕业后的二十多年,他从事过设备管理、商业销售及管理等职业,却感觉从未找到真正的归属感。直到2012年遇到金石篆刻。

黄武所住的江枫苑千米之外,就是钱塘江。钱塘也是杭州城的古称谓,他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叫“钱塘石夫”。

凭着以前练就的书法功底,篆刻在黄武看来,就是换个工具写字,笔法还是相通的。桌上厚厚一本《中国篆刻字典》,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篆刻字体。黄武将它作为参考,不同的字,再经过设计构造,光排版就得花上两天时间,“篆法的结构是审美的关键”。

黄武为很多朋友、家人都刻过章,九个月大的孙子黄梓楠,也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爷爷为小伢儿设计的每个字,都形如生长的树木,意为成材的大树。

前面说到的木石印章,是黄武刻章过程中突发奇想的产物。木与石的结合,让人不禁想起《红楼梦》里的“木石前盟”。

红楼梦》里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有这样一段描写: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那株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林是木,宝玉为石,“木石前盟”由此而来。

木石如人,也有品性,并非任何木头都能与印石匹配。石材上,中国的四大印石——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寿山石首当其选,芙蓉石、老挝石等石材也各具韵味。新采购的石料,黄武就浸泡在阳台的水缸里,去其锐气。“天然的石材,部分存在杂质、冰裂、石纹、矿痕等,都是正常现象,”在打磨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一些小硬伤等,“这些都是遗憾美。其实,木石和人一样,人无完人,喜欢他就要接受他的缺点。

在与不同木头的磨合中,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木头和印石粘合过了段时间,石头内部出现了裂缝。出身工科的黄武,从材料力学的角度考虑,不同材料的引力不同,力的作用相宜才能不相斥。最终,他挑选了质地较硬的紫檀木、黄杨木、红酸枝木等,与石头结缘,外形上看起来也相得益彰。

这段缘结得最坎坷的,是胶水的苦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冯秋萍 图 朱丹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