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的空间干细胞进入浩瀚太空 入选实践十号卫星19项科学实验之列

07.04.2016  18:35

          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来自浙江大学的消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福教授团队承担的“微重力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细胞定向分化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入选实践十号卫星进行的19项科学实验之列,也就是说,浙大研究的空间干细胞已经随着该卫星进入了浩瀚的太空。

  据介绍,浙江大学这一研究项目,通过卫星搭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太空环境条件下开展定向骨细胞分化实验,研究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干细胞向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分子机制。王金福教授的团队是2012年启动该研究项目的,他们前期对干细胞进行了全自动培养、诱导等,并在中科院空间中心反复进行匹配试验,最终将其搭载上卫星。

  这项研究意义重大,今晨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目睹了卫星升空的王金福教授,今天下午还在西安,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宇航员长期深空作业会造成骨质变化,骨质疏松严重,“这项实验可以搞清‘升空’是否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细胞定向分化这个过程有影响,如果能找到其中机理,研究出分子靶点,就可研制出对应的药物,以便预防、治疗宇航员的骨质变化。当然,对防治普通人的骨质变化也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这是国内外首次在太空条件下开展干细胞定向分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也是浙江大学第一次以项目主持单位身份参加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为该校跻身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升空”只是个开端,接下来,王教授的团队还有很多工作,“10多天后,卫星返回地球,到时我们可以拿回样本进行测试分析,大约一到两个月能出初步结果。”王金福说。

  据了解,地球上发生的许多物理现象,都与重力相关。而微重力环境能观察到很多地球上不可能出现的独特现象,在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物技术和空间生命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微重力环境开展研究,“而实践十号卫星能实现的微重力水平高,相当于在太空中搭建的一个科学实验室。全部实验项目均为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前沿课题,多项科学实验为国际上首次开展,对于推动我国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十号卫星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此次搭载卫星的19个科学实验由中科院11个研究所和6所高校承担,此外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宙航天研发机构各参加了一个科学实验项目。19项科学实验任务是从200多项申请中精选而出,依照创新性、可行性、必要性等标准筛选,确保每一项都是全新探索,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