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浙江自然博物馆讲述:“镇馆之宝”灰鲸标本背后的故事

14.04.2016  09:53

80年前遭美国商人“遗弃

有识之士费尽周折“”回宝贝

80年间与自博馆一起经历三次易址“周游”全省各地

我们走访的第三家博物馆是浙江自然博物馆。

这是一家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西湖文化广场B区,每当双休或节假日,这里总是人山人海。

博物馆很好找,从中山北路朝晖路的口子进去,沿着环形的建筑走大概几百米,就是博物馆的正门了。

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大型的生物展示墙,在一堆古生物标本中,有一个“站立”着的庞然大物特别吸引人眼球,它就是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灰鲸骨骼标本。

”来的镇馆之宝

浙江自然博物馆第一任馆长,88岁高龄的韦直老人说起这个“镇馆之宝”时,依然思路清晰。

记得那是1950年,我还是个22岁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浙江博物馆植物部,负责植物研究。那时候入职的必修之课就是要对馆内的展品有所了解,我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一一参观学习,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灰鲸骨骼标本,印象很深。”韦老说,“那时候的灰鲸骨骼,摆放在博物馆大厅左手边的玻璃房内,我透着玻璃房看了很久,它是那么大,又那么完整,对于一个不研究动物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震撼的。

这是前辈们慧眼识珠,从美国人手中‘捡’回来的宝贝啊!”韦老的言语间,透着一些自豪。

那是1936年,一位美国渔民在加利福尼亚海域捕获了它。一位颇具经营头脑的商人就把它买下,做了简单的防腐处理后用船拖着,沿海岸线到各港口城市作巡回展览。

这年夏天,美国商人带着灰鲸来到上海展览,但由于天气炎热,防腐处理不彻底,灰鲸的尸体开始腐烂,并发出很臭的味道。展览办不下去了,这个庞然大物该如何处置?要制作成标本或烧埋处理都要花好大一笔钱,‘狠心’的商人直接将它扔在了黄浦江边,偷偷溜走了,当时的上海属地政府也手足无措。

一时间,此事在圈内传开了,当时省立西湖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前身)的专家们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上海,把灰鲸运用火车运回杭州火车站(当时的火车站在南星桥)。

可是下了火车,该怎么把这个庞然大物运到馆里?在那个年代,可没有卡车、货车。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滚木运输方式,就是在灰鲸身下垫上长木板,在木板下塞进圆木棍,几十人拉的拉,推的推,花了三天才挪到湖滨一带。然后,再租用了很多艘西湖渔船,并用铁索相连,运到中山公园码头上岸。据说,当时杭城万人空巷,看热闹的人很多,当局还派出大批人员维护秩序。到了博物馆后,专家们把灰鲸严重腐烂的皮、肉摘除,制作成了骨骼标本保存。

以前大家都没见过灰鲸,即使在现在也是不可多见的。”韦老说,老专家们费尽周折,把别人认为的“烫手山芋”变成了“镇馆之宝”,这不仅仅是展品上的宝藏,也是博物馆人的精神财富。自博馆的每一代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直到现在,一问起灰鲸的来历,浙江自然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坐办公室的、搞业务的,还是做安保或是标本维护的都能脱口而出。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商报记者 范昱 通讯员 兰国英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