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馆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04.06.2017  09:41

  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职能,观众持续攀升达年210万人次,推进了自然博物馆的跨越式发展。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庆祝活动上,该馆被授予“2017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博物馆策展新理念新方法

  一是运用自然与人文跨界融合的策展新理念,三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二是引入“众包、众筹、众创”做法,如“金鸡报晓—2017酉年生肖贺岁展”众筹展品300余件,众筹资金5万多元,众创作品365件。三是由政府单一投入向社会多元融资的转变,由企业出资合作举办了“潘多拉3D自然嘉年华”展览,实行大门免费、小门收费,既丰富了展览内容,又增加了博物馆经济效益。四是馆地合作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连续5年与市县政府合作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展览5个。

  以青少年为重点,创新教育服务方式

  一是研发教育活动新项目。研发教育项目50多个,其中2个项目入选《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年举办教育活动600多场次,“携手低碳环保,共建碧水蓝天”系列教育活动获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优秀科普活动奖,获环保部“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优秀科普活动奖,连续两届获得浙江省“最佳未成年人教育奖”。二是创新志愿者管理运行机制。近三年志愿者服务时数达52700余小时,完成讲解4354场次,组织实施各类科普教育活动140多场次,志愿者团队获“第六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三是创新发挥互联网+作用。举办自然科学网络私人定制活动30余场;打造青少年绿色网站和自然生态信息库;建立和运行藏品管理数字库,向全世界公开共享馆藏6万多件植物标本;使用360度展区全景图虚拟参观系统实现虚拟参观;建立公众微信号,有效拓展了博物馆的传播途径;获“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十佳做法——最佳网站服务”奖。四是构建两岸中学生交流平台。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合作连续举办5届“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有效增进两岸青少年对同根同文认同感,2016年被省政府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加强专业研究,有效提升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

  三年来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次;开展课题研究30多项,其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级自然基金5项,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连续三年成功实施;相继开展了自然声音、影像、组织标本、史料、科学绘画和动植物文物等藏品的收藏,其中恐龙蛋收藏的数量、种类世界第一,淡水贝类和陆生贝类标本世界排名第三,鸟类标本和鸟声收藏世界领先。

  优化管理,推进自然博物馆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立全员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提升工作效能;提出“安全工作每天从零开始”新理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连续五年被评为“浙江省治安安全优胜单位”“杭州市平安示范单位”;聘请10名公共文化义务监督员,对馆内各项服务等进行明查暗访与督促改进,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