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打造暑期“第二课堂”

08.08.2016  12:34

  炎炎暑期已经过半,除了课外班、旅游景点、游乐场之外,越来越多的孩子及其家长选择泡在博物馆这个“第二课堂”里,接触学校之外的知识。然而,按照成人思维设计的讲解稿、布置的展厅对小朋友来说,可能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甚至枯燥乏味。许多博物馆考虑到暑期孩子们的参观需求,专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

  暑假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除了日常的教育体验课程安排之外,还开设了“小小讲解员”培训夏令营、“双城记”城市主题夏令营、“读绘本,悦国博”夏令营、“历史与艺术的体验”夏令营,网络报名十分踊跃。

  “孩子平时既要上学,又要上课外班,只好利用暑假时间来博物馆参加活动。除了能够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之外,这个培训还帮助孩子克服了当众发言的羞怯,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连续两年带着孩子参加“小小讲解员”培训夏令营的刘女士表示。

  南京各博物馆针对暑期儿童游客激增的特点,安排了丰富的社教活动。据悉,南京博物院平常工作日的参观人数在5000人左右,而暑期这个月,工作日的参观人数翻了一番,达到了1万人次。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主任郑晶介绍,“有针对初高中生的考古夏令营,据我们了解,参加完这个活动后,有些孩子甚至改变了自己的高考填报专业。”近日,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六朝博物馆一楼大厅里正在举行古典体育运动的体验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孩子。观众体验的运动叫做“木射”,又叫“十五柱球”,是游戏者轮流以木球撞击15根笋形立柱的一种室内活动。

  广东省博物馆“粤夏粤精彩”系列暑期活动则充分考虑到低龄孩子的需求,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配合馆内的“文物动物园”展览设计的教育戏剧活动“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邀请小朋友们加入恐龙专家团队,去感化想要吃掉朋友的小恐龙,让它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愉快地玩耍,从而影响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思维方式。讲座《寻找记忆中的广府童谣》则让孩子了解广府童谣的特色,用唐诗改编的粤语儿歌,使他们更容易了解传统文化。据悉,7月1日至8月3日,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总数是22.51万人次,比6月的12.41万人次上升了76.23%。

  然而,除了丰富知识之外,参观礼仪也不可忽视。博物馆中也经常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醒孩子们:“不要用手摸橱窗哦”“小心,别跑太快”。郑晶表示,“作为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而应该率先做出榜样。比如,有时候家长要跟孩子讲话,甚至是正在训斥孩子要安静,但往往离得很远就下意识大喊。其实,这时候完全可以走过去,再小声对孩子说,这样便是一种现身说法的教育。

  面对暑假期间的博物馆热,专家表示,博物馆是公共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细分各类博物馆的情况,一些专业博物馆以及市、县级博物馆,吸引青少年的情况并不乐观,除了特定组织的活动,平时参观的人群寥寥无几。两个月的漫长暑期,应该是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的最好机会,也是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为此,需要倡导博物馆开启“暑期模式”应转变观念,放下身段,积极作为,抓住暑假大好时机,整合放大自身资源,精心组织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博物馆畅游知识海洋、寻访红色足迹、体验家国情怀、享受快乐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