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馆创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18.05.2017  16:18

  5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庆祝活动上,浙江自然博物馆被授予“2017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这是继2016年荣获“第十三届(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后,浙江自然博物馆荣获的又一殊荣。

  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馆强基固本,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开放服务职能,观众持续攀升达年210万人次,彰显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推进了自然博物馆的跨越式发展。

  一、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博物馆策展新理念新方法

  一是运用自然与人文跨界融合的策展新理念,三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一博物馆界的“奥斯卡奖”。二是引入“众包、众筹、众创”的做法,如“金鸡报晓—2017酉年生肖贺岁展”众筹展品300余件,众筹资金5万多元,众创作品365件。三是办展由政府单一投入向社会多元融资的转变,由企业出资合作举办了“潘多拉3D自然嘉年华”展览,实行大门免费、小门收费,既丰富了展览内容,又增加了博物馆经济效益。四是利用自然馆优势宣传展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连续5年与市县政府合作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展览5个。

  二、以青少年为重点,创新教育服务方式

  一是研发教育活动新项目。研发教育项目50多个,其中2个项目入选《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优秀案例》;年举办教育活动600多场次,“携手低碳环保,共建碧水蓝天”系列教育活动获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优秀科普活动奖,获环保部“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环保科普基地优秀科普活动奖,连续两届获得浙江省“最佳未成年人教育奖”。二是创新志愿者管理运行机制。近三年志愿者服务时数达52700余小时,完成讲解4354场次,组织实施各类科普教育活动140多场次,志愿者团队获“第六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三是创新发挥互联网+作用,举办互联网+自然科学私人定制活动30余场,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以“互联网+中华文明”为动力,打造青少年绿色网站和自然生态信息库;建立和运行藏品管理数字库,向全世界公开共享馆藏6万多件植物标本;使用360度展区全景图虚拟参观系统实现虚拟参观;建立“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科普君”公众微信号、服务订阅号平台,有效拓展了博物馆的传播途径,获“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十佳做法——最佳网站服务”奖。四是构建两岸中学生交流平台,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合作连续举办“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5届,有效增进两岸青少年对同根同文、两岸同属一中的认同感,2016年被省政府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三、注重专业研究,加强特色收藏,有效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

  3年来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6次;开展课题研究30多项,其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级自然基金5项,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连续三年成功实施,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长篇纪录和报道;相继开展了自然声音、影像、组织标本、史料、科学绘画和动植物文物等藏品的收藏,其中恐龙蛋收藏的数量、种类世界第一,淡水贝类和陆生贝类标本世界排名第三,鸟类标本和鸟声收藏世界领先。

  四、夯实基础,优化管理,推进自然博物馆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员绩效考核采用量化指标体系,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三方面设置标准,与晋升、职称、评优挂钩,激励员工认真履职,提高业务素质,激发了内在动力,提升了工作效能;提出“安全工作每天从零开始”的新理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连年安全无事故,连续五年被评为“浙江省治安安全优胜单位”“杭州市平安示范单位”;

  聘请10名公共文化义务监督员,对馆内各项服务等进行明查暗访与督促改进,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勇于挑战,砥砺前行,在不到20年时间里,相继易地三处新建馆舍,目前占地300亩、馆舍6万平方米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计划于2018年3月将建成开放,浙江自然博物馆将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