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更多“乡愁” 南湖区加快推进“记忆·家乡”档案文化建设

11.07.2016  10:06

  昨天上午,南湖区召开了一场 “记忆·家乡”档案文化建设交流会,采取现场观摩与召开会议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参观南湖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自然村落——永红村,实地感受老村庄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水乡新貌。现场观摩后,与会人员又围绕南湖区如何传承家乡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等问题进行交流座谈,促进南湖区档案文化事业发展。

  河道清了、环境美了,走进永红村,你不禁会被这个村落的魅力所吸引。沿着文化长廊一路走过,参观者仿佛看到了永红村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在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永红村的农村风貌从曾经的脏、乱、差变为了如今的优、美、净。而在走进农耕文化馆后,出现在眼帘前的灶头画、斗笠蓑衣等,又仿佛让人一下子将时光拉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此外,该村的文化礼堂也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者纷纷表示,这里既有“梦里水乡”的新貌,又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扎根于此让人多了一份寄托与乡愁。同时,实地参观让他们感受到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档案元素,比如在文化长廊中,永红村通过搜集、整理全村的档案,展示了这些年“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以及该村的文化传承。

  文化礼堂、文化家园记录和展示了地方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珍贵的文化遗存和文化精华。而档案元素的融入又为其增添了更多的“乡愁”。用档案文化建设留住更多“乡愁”,这也成为了南湖区认真落实“档案文化建设”战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湖区根据区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规划,把开展“南湖区民间艺术的抢救和保护”项目、实施“南湖记忆”工程列入近几年档案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挖掘利用档案资源,广泛搜集记录文化资料,精心编纂出版“一百个”民间艺术系列成果、《南湖春秋》史志丛书等,多次被评为全省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南湖区文化精品,为传承和弘扬南湖区优秀民间文化做了有益的尝试。

  下一步,南湖区将进一步推进各镇、街道、园区的档案文化建设,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