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五大平台推动“智慧水利”建设

17.08.2015  12:07

 

【本站8月17日讯】南浔区围绕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建设管理等工作需求,以“感知智能化、监测可视化、管理自动化、评价指标化”为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强化建后管护、资源管理、应急指挥、决策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实现对区域内河网水系、水利设施、水资源、治水工程的全方位管理。

 

一是构建移动卫士平台防偷盗。南浔区各类水闸、机埠约有1500座,布局分散,大多数离村庄较远,且区域巡查体系不够健全,易发生其设备设施被偷盗。针对该现象,区水利局在全区各类水闸、机埠、管理房及重要物资仓库等推广安装移动卫士监控系统,该系统在遇偷盗人员非法闯入后,不仅具有即时报警功能,还能自动或主动拍摄照片,并用彩信方式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管理人员可拨通内设移动卫士监听机埠内状况,通过遥控器、手机、电脑平台等多种方式遥控内设移动卫士系统。自系统安装以来,全区多年未发生机电设施被盗事件。

 

二是构建取用水监控平台严管控。为保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三条红线”,确保取用水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根据省水利厅要求和南浔区实际,该区先后对年取水量10万吨以上的取水户安装取水实时监控系统。2015年,为进一步提升对取水用户实施水量自动监控能力,南浔区计划在年底前对29家年许可取水量在5万吨以上的取水户安装实时监控设施,实现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全覆盖。目前已安装完成7家,余下22家将在10月底前安装到位。实时监控系统的安装,推进了该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进程,也为该区建立水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查询、统计、备份和报表输出功能一体化提供新的管理手段,能及时发现偷水、过度用水等异常情况,有效提高取水管理的精度和实时度,为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三是构建防汛信息平台保平安。2015年投资329万元,完成防汛防台会商系统升级,将水位实时监控、城防工程自动化控制、洪水风险图信息化和会商系统进行平台整合,实现信息掌控与实时决策的一站式操控;中心城区城防采用水雨情实时遥测、堤防实时监控与闸站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目标,使管理单位和防指随时掌握设施设备运行实况和汛期雨情、水情信息,根据水情变化,防汛指挥部可以及时作出防汛风险预判和预案执行,可远程发出调度指令,让“千里之外”的水利设施及时自动调整各闸站启闭情况和出水流量,实现无人值守下的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加快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落实网格责任,建成预警及时、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10月底将建成239个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实现基层防汛体系全覆盖;启动“移动E管家”,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汛期雨水情、险情信息发送至全区群众手中,确保其及早做好相关自救及准备工作,真正实现群防群治。

 

四是构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台提效能。选取善含中格局灌区、石淙镇俞家埭泵站灌区、双林镇古桶兜村灌区和香山泵站灌区等4个样点灌区的15座机埠开展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工作,主要通过在机埠排涝口闸站安装感应探头,自动化记录灌溉用水的时间与电量。传统的人工观测主要存在人员变动及难以24小时到位、资料台账记录不规范不全面、观测结果不准确、每年均需支付人工工资等问题,而安装实时监控系统后,不仅提高了测算分析的准确性,减少人工记录的遗漏和误差,还节约了测算成本,有助于全面反映该区农田灌溉工程质量、灌溉节水技术和灌溉管理水平。

 

五是构建项目信息平台强管理。在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等项目中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建设内容、建设动态、工程查询及数据维护等四大模块组成,根据不同类别和建设年度输入工程名称,即可定位显示该工程的地理位置、参数、建设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具体情况,能清楚地反映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工程信息;同时,通过添置电子指纹设备,实行指纹签到,强化对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考勤管理,促动各参建单位到岗到位,确保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