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海探路记

05.12.2018  12:41

中国开展南极考察以来,“雪龙”船从未被冰阻挡在距中山站如此之远—44公里处。

  白色冰原从中山站所在的协和半岛绵延到“雪龙”船所处的普里兹湾,其间分布着几公里长的冰裂缝,以及车辆无法通行的乱冰带。此时,1600余吨科考及后勤物资正等待运输,留给考察队的时间仅十余天!

  打通地球最南端的这条运输线,既迫切又曲折。

  彩旗“照亮”运输线

  “雪龙”船破冰的巨响仿佛是前进的号角。当地时间11月30日清晨,“雪龙”船在中山站外围冰区挺进了3.7公里。

  这里是冰的海洋。造型各异的冰山耸立在冰原上,如同巨厦,又像古堡。船舷边挤压翻倒的冰块厚达80厘米,表面覆盖的积雪有30厘米厚。每当“雪龙”倒车重新寻找薄弱冰层时,就会在前方冰面留下一个大大的“吻痕”,那是船艏龙骨的轮廓。

  去过南极的队员都知道,等到3月份,普里兹湾就只剩汪洋大海了,“雪龙”可以一直开到中山站的码头。但现在,经过极夜的“洗礼”,海湾里覆盖着厚厚的冰,犹如一整块白色“陆地”,“雪龙”船就停靠在这片“陆地”的边缘。

  “雪龙”停止破冰后,“雪鹰”直升机运送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成员上中山站慰问越冬队员,记者一同前往。在飞机上俯瞰荒芜冰原,可见几面小小彩旗在飘动,像是为夜归人点亮的灯。这是34次队越冬队员自今年10月底以来多次探路的成果。凭借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定期提供的中山站附近冰情预报,站长崔鹏惠带领队员在冰海上蹚出了一条路,最远到达距中山站43公里处。

  崔鹏惠的手机里有一张探路时的照片—几个队员拿着干粮围拢在一起。那天,他们遇到了白化天气,大风吹起积雪,能见度降低,几个人只得原地避风,等风雪过去。

  越冬队一路打下冰钻,测试冰的厚度。根据经验,1米厚的冰可承载16吨重的货物。如果冰厚符合载重要求,他们就插下一面彩旗。彩旗遥遥相连,如同路灯,“照亮”了运输线。“在冰上行走,有彩旗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崔鹏惠说。

  乱冰阻挡通行路

  当地时间11月30日19时,记者随中山站探路队出发,前往“雪龙”船。

  南极初夏的脚步悄然踏进了站区。几十米高、寸草不生的拉斯曼丘陵脱下了冬装,覆雪消融、冰川融化。协和半岛边缘的冰塔林发出幽幽蓝光,冰面上参差不齐的裂隙仿若“游龙”在穿梭。

  越冬队在站区附近探出了3条路线。几道冰裂缝边缘插有彩旗,证明上冰是安全的。探路队驾驶一台雪地车、两台雪地摩托缓缓驶出冰山区域。

  雪地车外形如同卡车,只不过轮胎换成了履带,车头装有推斗,用于铲雪开路,车后可以拖挂雪橇,既是探路先锋,也是运货主力。记者坐在驾驶室后方车厢中,看着巍峨的冰山慢慢退出视线。车辆开始提速,车厢的摇晃变得剧烈。看似平坦的雪原,在南极下降风吹袭下堆起高低起伏的雪丘。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西风带”,那些凝固的白色海浪把雪地车一会儿抬高,一会儿抛下。

  然而,在35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眼里,这是难得的“一马平川”。“好多年没遇到这种情况了。”魏福海说,眼前的冰雪路面又被称为平整冰,适宜运输车辆通行。

  行至一处冰裂隙,魏福海停下雪地摩托,用铁锹挖了一个30厘米深的雪坑,冰面露出。随后,34次队越冬机械师徐兴生打了一记冰钻。冰钻钻杆长约1.5米,打穿的冰层约1.2米厚。魏福海掏起一块冰看了看说:“如果冰的湿度比较大,说明海水已经渗进来了,冰裂隙就有塌陷的危险。”运气不错,冰块很干,车队可以安全通过裂隙。

  又颠簸了3个小时,车队到达距中山站43公里处。“雪龙”船近在眼前了。虽然已是午夜,极昼的太阳却仍然挂在地平线上,玫瑰色的云彩既是晚霞也是朝霞。

  探路队员弃车步行,因为面前就是“乱冰区”,车辆无法通行。

  所谓乱冰,是指位于平整冰外围、受潮汐推挤作用形成的复杂冰区。眼前的景色与平整冰截然不同,到处是石碑一样的冰块,高可达两三米,有的形如尖刀,斜插在拱起的条条雪垄间。

  最后这1公里长的乱冰区,队员花了1个小时才走完。凌晨1点,探路队员登上“雪龙”船,带回了“此路不通”的坏消息。

  “天眼”探出“桃花源

  12月1日上午,“雪龙”重启破冰模式,在新的冰路上一口气前进了5公里,绕过了昨天的乱冰区。船长沈权发现这片区域冰厚50厘米~80厘米左右,对于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1.2米厚冰的“雪龙”来说,可谓轻而易举。

  就在开始破冰前,考察队临时党委召开了一次冰情会商。根据国产“高分三号”卫星提供的影像,在昨日破冰区域的右侧,发现一片较为平整的冰区。沈权当即决定:破冰。

  “雪龙”在冰面上凿出一道优美弧线。记者向船艏左侧望去,乱冰区外围的雪地车已与船位平行。考察队领队孙波赞道:“雪龙”给力!

  考察队曾计算过,如果全部依靠直升机吊运1600余吨物资,那么在中山站第一阶段卸货计划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任务,须全力探索海冰卸货的可能性。然而,昨天的探路却受阻于乱冰区。

  依靠国产卫星“天眼”,“雪龙”开始大踏步破冰前行。12月1日下午,探路人员再下“雪龙”,一番推雪铲冰作业之后,打通了乱冰区至平整冰的通道。当天19时,中山站海冰卸货车队出发,22时抵达“雪龙”船,运走了第一批40吨货物。同时,11月30日~12月2日,“雪鹰”直升机吊运物资27架次,共计101吨。

  一场南极陆空物资运输大战就此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