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公园内现父母代子女相亲场景

28.03.2016  22:22
   在江西南昌市的八一公园,每到周末,这里都有一场自发组织的大型“父母相亲会”。上百位替子女选“对象”的中老年父母们,或坐在亭子内交谈,或交换子女的电话号码。     所谓“父母相亲会”,指的是拥有单身子女的父母们代替子女先行相亲,通过相亲会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子女物色对象。     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人口婚恋年龄的不断上升,城市年轻人婚恋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一部分为人父母者已开始不满足于“把关者”的角色,而迫不及待地走向“前台”,出现“父母代相亲”现象。     记者了解到,这个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父母相亲会”已经存在多年。在公园内的树木间、柱子上,挂满了印有单身男女征婚资料的纸片,引得不少家长仔细翻看。     今年56岁的吕桂秀,家就住在八一公园附近。她告诉中新网记者,其女儿今年27岁,是独生女,“相貌、条件各方面都还不错,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吕桂秀说,她女儿平时工作比较忙,要求又高,一直处于单身状态,“做父母的心里着急啊,所以来这里找找看,说不定能碰上合适的人选。”     与吕桂秀一样,古稀之龄的彭姓老人也在这里为其41岁的儿子寻找伴侣。他介绍说,他儿子就职于江西某国企,房子有两套,无不良嗜好,条件还不错。     “我儿子就是不懂得怎么讨女的欢心,所以耽误了”,他向记者坦承,他儿子性格内向,交际面也比较窄,“我心里急得晚上都睡不着,按理说我这个年纪,孙子都要娶老婆了。”     前来“代子相亲”的不少父母表示,他们是瞒着子女来帮其找对象的,“如果有合适的,就骗子女说是朋友介绍的,有时候‘善意的欺骗’也是有必要的。”     今年26岁的吴晓燕是江西一所医院护士,她说,“我不喜欢‘父母代相亲’这种行为,虽然是家长的一片好心,但实在太丢人了。”     针对“父母代相亲”现象,南昌市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戴庆锋认为,“这是一种无奈但现实的行为。一方面父母对子女婚恋的急切,使得他们不得不越俎代庖式地代子女相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中国婚龄青年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婚姻的无奈。”     “婚姻对象还是婚龄青年亲身经历之后,才能有最佳的衡量”,戴庆锋说,父母代理这种方式有诸多风险,比如婚姻双方的性格、习惯问题都会对今后婚姻生活造成潜在风险,同时也容易给年轻人造成逆反心理或惰怠心理。作者 刘占昆 吴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