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杭州的水沟水井里 发簪耳环筷子全是故事

08.01.2016  07:15

    杭州市考古所昨日盘点2015考古发现

    八大考古发掘成果里,上城区占了三个    

2015杭州八大考古发掘成果示意图。

掏耳朵的小工具

南宋水沟里发现的发簪

    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了一场年度大盘点——“发现杭州2015·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的发布会。2015年一年,市考古所完成了各类考古项目有67项,出土文物标本982件(套),但昨天,专家们还是忍痛割爱,选出了“八大”。

    记者看了看, 3个萧山区,1个余杭区,还有4项都在杭州城区。巧的是,这4项,解密的全是南宋人的生活细节,其中三项集中在上城区。小记这次要说的是紫城巷古引水遗址,在这里,南宋杭州人究竟怎么烧饭喝水沐浴洗碗,第一次有了实物发现。

    南宋时的“自来水管

    有一度是木头做的

    紫城巷古引水遗址——这个紫城巷在哪里,老杭州估计有点印象,就在西湖大道和南山路交叉口的东北面,离涌金门很近。

    2015年4月到9月,考古队员在这个地块,首次发现了临安城内地下引水设施。说白了,就是南宋杭州人的生活用水设施,有水井、水池、水沟、道路等等遗迹。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征宇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发现了水井,就觉得有戏。因为这个水井居然是方的,和元明清的基本款——八边形和圆形的完全不同。他们继续清理,又发现了木板,上面砌砖,周边还有水池、房址,“我们之前查过文献,这肯定和引水设备有关。

    一头紧紧连着水井的,是更有创意的“水管”——居然是木头做的,一共5节,榫卯结构拼接而成。

    来补脑一下,临安城的城市供水系统,包括地面的河道和地下引水设施等,王征宇说,“因为西湖水是淡水,所以当时杭州人的生活用水,是从西湖里引进的”,也就是说,当时人们洗澡烧饭喝的水,都是西湖水。

    那么,当年的“自来水管道”,怎么会是木头做的呢?

    王征宇在《咸淳临安志》里查到,咸淳年间的下水道经常淤塞,需要重新疏浚,在疏浚之前,曾经修过好几次,其中几次,人们创造性地“以木为管”。这个木是松木,不易烂,但是没用多久,还是淤塞了,于是,咸淳六年,人们又改用石头做管道了,用了很久。

    考古队员在新发掘的水沟里,发现了铁钉,这就是当时人们用来钉木管的,他们把木管“解剖”后发现,实际中空流水的槽只有14公分,“如果西湖水有点不干净,而接口密封性不好的话,确实还是容易渗进泥沙堵住。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通讯员 李蜀蕾 实习生 陈欣 范雨涵 记者 马黎/文 吴煌/摄 林焱挺/制图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