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中考高分榜单让家长为公办初中“捏把汗” 十三中校长想跟家长说说心里话

02.07.2015  15:29
  ●在现有教育环境下,有的孩子适合公办,有的孩子适合民办
  ●民办有生源优势,仅仅看这张表单上的分数,是不科学的
  ●从保送生比例来看,公办和民办一样,同样成绩在公办被保送的概率可能更高
  ●在公办,学业负担相对更轻,特长生更能如鱼得水
  前段时间,一张杭城初中学校中考500分以上的人数统计表,在家长群中四处传播,表格上显示的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的差距,让家长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看来读书还是要去民办啊!”公办初中,在家长眼中似乎已成为“弱势”的一方。
  事实真的如此吗?怎样理性看待公办和民办?对此,公办初中又有何想说?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毕竟,杭城每年2万出头的小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是要升入就近的公办初中,前往民办初中的只占五分之一左右。而在杭城的公办初中里,十三中是家长群中认可度最高的学校之一。昨天,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汪建红说了一番心里话,以十三中为代表,可以看到很多公办初中的“生存状态”。
  公办生源“只出不进” 学区生每年走掉一部分
  表格上的数据,是否准确?这是家长首先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汪校长回答,十三中的数据是对的,本部508人参加中考,500分以上的147人。经过统计,十三中本部第一批上线488人,250人进入前八所高中、65人进入前三所高中。“我们在校园网上把数据都挂出来了,而且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也都点出来了,不能有任何水分。
  至于和民办初中的数据对比,汪校长坦率地说:“请家长不要做这样简单对比,要科学理性地看待。”从2012年开始,公办学校开始实行“零择校”政策,正是今年这届中考生。“以前,十三中有择校生,这相当于公办初中的自主招生,所以尽管有成绩不错的学区生走向民办初中,但我们依然可以保持成绩优势。”她说,而零择校后,进来的学生没有了,出去的学生在增多。
  “说实话,我们一开始也有些担心,今年中考预计500分以上120人左右,进前八的目标是220人,但最终成绩出来,都超过了,和上一届学生的成绩不相上下,这让我们非常惊喜。”她笑着说,学校有一个校长奖励基金,因为考得都超过了目标,对老师们都进行了一定的奖励。
  女生小潘,十三中初三(2)班学生,今年保送进入学军中学。她的小学是学军小学,同班同学中有11人今年进入前三所高中,而其中四个就在十三中,还有七个当时是去了其他的民办初中。男生小王,也是初三(2)班,今年中考成绩是538分,小学毕业于文三街小学,小学同班同学有七八个人今年考入前三所高中,其中在十三中的约一半,其他几个也是在民办初中。“那时候大家成绩都差不多,还是有不少同学去了民办。”两位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足球队6个特长生进入前八所重高 公办的利好消息其实不断
  对当下的家长来说,来自公办初中的信心,很重要。作为一名教龄35年的老教师,也作为一名省特级教师,汪建红有这个信心。
  她分析说,今年的中考试卷,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这对成绩中上的学生是十分有利的,更能考出高分。“中考是这样的趋势,高考也同样如此,这其实就在告诉学生,不要一味去操练难题,而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参与各种活动,张扬个性,发展能力。公办这样的优势相对明显。
  针对民办“掐尖”后的学区生源,学校很多时候做的工作是“扬长”。“有些学生,在学科上比较弱,你想给他补学科,补短,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一定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释放他们的个性,解放他们的心灵。比如今年我们的足球队6个学生,有2个进入杭高,4个进入杭师附高,这就是有特长有个性的孩子。还有保送生政策等等,都是很大利好。
  课程改革,也有必要说一说。“十三中的这一届学生,初一就开始课改,小组合作学习,三年一轮,用中考成绩证明,这条路是走对了的。”她印象很深,和以往的学生相比,三年课改下来,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表达观点,自信阳光,这是最可贵的。“面对生源变化的情况下,公办初中一定要思考,要做自己的研究。
  同样进行课程改革的十三中教育集团丰潭中学,今年初三毕业生389人,其中参加中考231人,考上优高201人、重高92人,创下近几年来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