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千年古县浙江常山:古韵悠悠焕新颜

04.04.2017  12:53

东坑古道 奚金燕 摄

东坑古道 奚金燕 摄

芳村古街 奚金燕 摄

芳村古街上的打铁铺 奚金燕 摄

招贤古渡 奚金燕 摄

  中新网衢州4月3日电(记者 奚金燕)中国乡土文化绵延千载,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攻城掠池,那些老建筑,行将消逝。而在钱塘江源头,浙西边陲,有一座千年古县,古迹犹存,灿若星辰。

  对于这方不可再生、难以复制的瑰宝,浙江常山珍之重之,一手抓活态保护,一手抓文旅融合,在城市化浪潮之中冲出“重围”,走出了一条经济与文化共荣的特色发展之路。

  不可复制的自然遗产

  沿钱塘江上溯,一路西行,越往里走,越能感受到山川之秀美、岁月之静好。而位于常山县的招贤古渡正是这幅“西行图”的最西处。

  初春的古渡,烟雨朦胧。踏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沿着老街一路走去,黄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便赫然展现在眼前,飞檐翘角,依稀可见当年之风貌。

  历史上,招贤古渡是官渡,是衢州至江西、徽州的必经之地。在那个陆路闭塞的年代,这一方古渡满江渔火,繁华至极,老街上茶寮、典当铺、面摊应有尽有。诗人陆游还曾留下“行人争晚渡,归鸟破苍烟”的诗句。

  “热闹的时候,每天停着五十多只船。街上都是人,走也走不了。那时候我们都说‘神仙难过招贤渡,过了一渡又一渡’。”回忆起童年场景,今年82岁的老人洪有生清晰如昨。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陆路的兴起,古渡随之没落,古街也逐渐萧瑟衰败,一些老建筑也荒废了。

  招贤古渡的境遇正是中国无数个凋敝的古镇缩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极具中国乡土特色的房舍、庙宇、道路渐渐消逝,只能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的记忆里……

  在常山县副县长张亮看来,常山有近1800年的建县史,境内古迹遗存众多,这些是常山无比珍贵的财富,更是中国之文脉所在。

  留住乡愁延续文脉

  为了保护这些不可再生、难以复制的瑰宝,常山县提出打造“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实施了历史古迹修复十大专项工程,而芳村古街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芳村古街与招贤古渡相隔数十里,一个傍水,一个依山。芳村古街全长780米,至今还保存有60多幢明清建筑。每天天蒙蒙亮,老街就人声鼎沸,不同于城市的喧嚣,这里的吆喝声、打铁声、鸟鸣声,让整条老街充满了生气。

  “叮……叮……”今年40多岁的铁匠师傅郑燕门一边锻打,一边与记者拉起了家常。郑燕门一家三代都是以打铁为生,十年前来到古街开打铁铺,“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挣两三百,现在一天都没生意也不稀奇。”可即使是生意不好,郑燕门都没有想过改行,“手艺是上一代传下来,能守多久就守多久。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老街正无可避免地走向没落。近年来,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古街保护,开展三线“上改下”、道路提升改造、古建筑修缮等工作。

  “保护古街,就是留住乡愁。”张亮向记者表示,这种“保护”并非是大拆大建式的改造,而是“充分尊重原住民,保存生活气息,打造一条活着的老街”。

  在这样的理念下,常山县在对古街的修复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街居民原有的生活风貌。走在老街,除了铁匠,理发、木工等在城市消失的老行当依旧可见。

  “一走进这里,就有种时空错落的感觉,就好像这里的时间被凝固了一样,几乎感受不到现代化的东西。”来自宁波的摄影爱好者黄军曾走过不少古镇,常常为古镇充斥着的商业气息而感到惋惜。

  “有人居住、活着的古镇,才有味道。”黄军说,这里虽然斑驳破旧甚至是有些许邋遢,但那种岁月的味道和真实的存在感,不是那些修葺过的景区所能比拟的。

  文旅融合借力振翅飞

  古道古渡、古街古村……这些古迹,如同星辰一般散落在常山乡土间,被旧时光掩住了光芒。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代,现代文明与文化传承,如何携手并进?这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张亮认为,突破点就在于文旅融合。

  “从自然景观来看,常山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从文化内涵来看,常山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在张亮看来,全域旅游时代,应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将文化和旅游捆绑,走出一条不寻常之路。

  近年来,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常山以旅游产业唱戏、文化产业搭台,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子。

  球川镇东坑村可以说是依托“文化+旅游”迅速崛起的一匹“黑马”。东坑古道起源于宋代,古时客商往来,热闹非凡。如今的东坑古道不复当年繁华,却另有一番静谧而古拙的味道。

  近两年来,当地政府对东坑村进行了集中的整治,铺起了青石板路,建起了古道文化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古道越野等一批项目也正在规划之中。

  依托家门口的古道,东坑村村民郭金良的农家乐生意越发红火了。郭金良告诉记者,以前外出打工挣不着多少钱,现在守在家里一年能净赚4万,“客人们,吃吃农家菜,爬爬古道,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好了,来了还要再来。

  “常山发展旅游,靠天不够,还要靠人,要学会不走寻常路。”在张亮的设想中,未来还将把喝彩诗、合唱歌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到古村落旅游当中,既能传承文化,又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双赢。对于常山而言,文旅兴县,方兴未艾。(完) 【谢士琳】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