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收获文艺之美

13.10.2015  07:56

81岁的农村奶奶参加行为艺术 19岁的大学生鞠了三个躬

杭州声音”传播万里 本报今起推出践行“10·15”文艺座谈会精神系列报道

10月,是个文艺收获季。

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文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寄语,也为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10月,一系列产自杭州的文艺精品将亮相首都——

10月15日,“10·15”文艺座谈会一周年纪念日,杭州越剧院受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德清嫂》,10月16日,演出《鹿鼎记》。10月14日,杭州爱乐乐团将带着委约作品《七阙西湖》、《满江红》等参加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19日,国家大剧院还将上演杭州爱乐的《英雄颂》音乐会。

不到一周时间,“杭州声音”在京频频亮相。这些滋养精神气的精品佳作,是杭州文艺工作者对“10·15”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有力践行。

2015年,杭州不断出精品、出人才。杭州歌舞剧院的《遇见大运河》已在全国巡演65场,取得瞩目成绩。杭州杂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洁以魔术《美女与几何》摘得中国魔术最高奖“金菊奖”。杭州越剧院的越剧《玲珑女》、杭州爱乐乐团的交响乐《七阙西湖》以及杭州滑稽剧团的小热昏《分财产》,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杭州是个重视人才的城市。它不仅引进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等文化名人,它的艺术院团,也同样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优秀青年演员正在呈阶梯式发展。

杭州还通过各种平台、各种活动,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百姓。杭州国际戏剧节,已成为杭州文化的一个新品牌。杭州市文广集团的公益文化品牌“新春欢乐颂”,通过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城乡传递着真诚和热爱,展示着整个社会的向善力量。

一年来,杭州的文艺工作者取得了哪些成绩?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杭州文艺工作者的灿烂身影。

杭歌:真正的艺术作品,就要发挥文化的最大价值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部《遇见大运河》,震颤了11万观众的心灵。

如果说,三年磨一剑的《遇见大运河》,最早的构思生发于人民,那么创排成功后的这部舞蹈剧场作品,则在全国巡演的过程中,紧握运河两岸人民的手,在历史的共鸣中连接着未来。

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这个总不停歇追求完美的文艺工作者,带着演员们一次次上路,一次次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发现美,创造美。

崔巍说,文化不是简单独立的,要与时代相连,和百姓共通,唯如此,才能发挥文化的价值。

在艺术中找到共鸣,共同谱写运河历史

从一开始,《遇见大运河》就不是一部为演出而演出的单纯的舞剧作品。

跟其他文艺作品不同,不管是在创排前,还是在巡演中,《遇见大运河》都跟一连串公益文化事件紧密相联。

一年多时间,演出67场,走过14个运河城市,所到之处,演员到运河遗迹采风、考察、了解历史、与当地百姓、观众互动,彼此都留下深刻印象。

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思考什么?如果我们的思考还停留在这个戏,停留在动作和技术,那我们将永远在象牙塔里。”崔巍说,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认真思考怎样创作出讴歌时代精神风貌的作品,才能发挥文化的最大价值。"

所以,这是一部和“”有关的作品,不只是要演绎千年历史,更是要引起现代人的关注和思考。

各种公益文化活动一路伴随。在河南洛阳,他们寻访古代运河边最大的粮仓;在山东济宁,他们祭拜为运河通航做出贡献的先贤;在安徽宿州,他们和当地群众在古运河边上演“万里红线,守护运河”的行为艺术;走进杭州校园,他们开展运河漂流瓶活动、跟学生交流。

公益文化活动让双方受益。来自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演员的艺术,演员从中获得了成长。观众则对高雅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了认识运河、保护运河的意识。

有两个细节让崔巍印象深刻,一个是杭州一位19岁的大学生在演出结束后冲上舞台,对崔巍连鞠三个躬,说“谢谢你们让我看懂了大运河。

另一个发生在安徽宿州,一位81岁的老奶奶来参与活动,她拉着崔巍的手讲述了令人震撼的运河往事:当地运河曾经长期淤塞,有人要把运河填平建房,村民们挺身而出躺在推土机前,阻止施工——这样真实的故事有很多,明年去北京演出,他们将邀请这些热爱运河的百姓一起去见证。

所以崔巍说,《遇见大运河》不只是传承历史,更是现在的我们对历史的谱写。“用艺术作品唤醒大家的意识,引导大家齐心协力关注大运河,共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温暖回家路 90多岁的老人笑着笑着哭了起来

文艺作品要有情怀 有使命和担当

在杭州歌剧舞剧院,演员们不仅活跃在舞台,还深入百姓中间,田间地头都能看到他们接地气的演出。

崔巍说: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要有城市的情怀,要有责任、使命和担当。

他们的很多公益演出,形式都很“时髦”甚至“超前”。10年前杭歌做过的大型先锋实验舞剧《与外乡人一起跳舞》,被媒体称为“以艺术的方式呼唤友善与关怀”。他们连续做了四年的公益品牌《温暖回家路》,则是充满着温情的快闪演出。

今年2月14日,春节前几天,他们把温暖快闪的演出放在了敬老院。老人们很快和年轻演员融入在欢乐的节奏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激动地亮起歌喉,唱了《美丽的姑娘》。

演员们还给一位九旬老人过了生日,贴上窗花和春联,点燃生日蜡烛,三个手捧康乃馨的女孩翩然起舞,一位小伙唱起了《烛光里的妈妈》。那天过生日的老人,因为孩子都在国外,孤身一人在敬老院过年。突然而至的快乐,使老人开心地笑了,笑着笑着又哭了起来。这让大家都很感动。

只有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才是有价值的。给人们送去温暖的同时,年轻演员们也学会了爱和感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向芳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