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硬骨头” 一月啃下来

03.11.2016  02:06

浙江在线11月2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钱祎 区委报道组 周薇薇) 嘉木路拆通了!”10月19日,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王西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搁置10年的断头路终于打通,崭新的安置房已结顶,王西村迎来脱胎换骨的一天。

  近年来,黄岩区城市化快速推进,东城街道最大的村王西村,却因为通村道路迟迟不通,不仅村庄无法发展,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更导致全区建设规划难以全盘落实。

  作为当地“最难啃的硬骨头”,嘉木路被列入今年台州城建攻坚项目。8月底,王西村征迁工作组进村,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下了10年未决的难题,涉拆的46户村民全部签订协议。

  从“最难”到“最快”,王西村拆迁带来哪些启示?

   十年拉锯难突破

  王西村一度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而现在的王西村,蜗居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满是破旧的危房、狭窄的土路,甚至连一根污水管线都没有。遇到下雨天,化粪池里的污水漫到村道。

  可以说,王西村的拆迁迫在眉睫。但10年来,征迁工作组4次进村,4次铩羽而归。村民甚至在路上设置限高栏,阻止大车进村。

  为什么拆迁这么难?区委常委蔡理明坦言:这与早期城市建设缺少统一规划有关。

  2006年,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迁到王西村,这本是助推村庄发展的良机。而配套建设1640米长的嘉木路,更成为城区主要道路交接点,连接江北区块、高铁新区等重要区块,打通城区路网框架,从而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

  然而,由于项目匆忙落地,忽略了与王西村整村发展规划的综合协调。项目需征用600亩土地并拆迁部分民居,可眼看路一天天修到家门口,拆迁工作却仍无头绪。利益怎么补偿?安置房建在哪里?茫然失措的村民只能一次次向村干部提要求,但因为缺少规划、意见分歧大,面对这些诉求,村干部难以回答。

  就在拉锯之间,嘉木路成了断头路,王西村的发展就此停摆。

  “必须下决心了!”村委会主任程立强说,除了整村拆迁改造,王西村已无路可走。

   一张蓝图绘未来

  刚接到王西村拆迁任务时,不少人提醒东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大汐,这是个“烫手山芋”。

  可张大汐知道,王西村村民也想早点拆迁,换个敞亮舒坦的环境。“只要方法对路,村民思想统一,就能解开死结。

  村民们希望怎么拆迁?最想把家安在哪儿?早在2014年驻点王西村期间,张大汐便和程立强、东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王晖,走家串户细致沟通,摸底调研。

  由于感受到了工作组的诚意,又看着邻村发展突飞猛进,村民们的拆迁意愿也越来越强了。在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整村拆迁改造被再次提出,这一次,得到了村民们全票通过。村里严格执行全区统一的人均75平方米的补偿标准,一视同仁,不开任何政策口子。

  谋定而后动。经过反复论证,一张蓝图出现在村民眼前:未来的王西村将成为城市滨水社区,沿江有4公里长的生态廊道,打造创意产业区、都市生活区和大学文化区,并配套建设中小学、办公商业楼、医院、公园等。

  “嘉木路通车后,还将交叉建造一条九龙街,届时连接3个城区主街道,大大减轻82省道的交通压力,打通全区交通经脉。”为让村民直观感受未来生活,在离嘉木路不远处,588套一期安置房已经结顶,明年就可入住,临时过渡房也在建设中。

  这些,村民都看在眼里。56岁的程文斌常去看安置房的建造进度,如果选择房票安置方式,他也能马上入住附近的商品房。

  程文斌说,他家四口人,老屋拆后将分到300平方米安置面积,“这笔账工作组都替我们算得清清楚楚”。

   持续攻坚解难题

  8月底,征迁工作组正式进村,与村民一户户面对面签协议。他们发现,尽管村民们的心结解开了,安置标准统一了,然而执行起来仍有不少问题。

  当村民遇到财产分割纠纷时,工作组派出调解队,充当“老娘舅”。村里威望很高的老年协会会长程从旦,不但自己带头拆迁,更屡屡与村干部、律师、司法局工作人员等配合,既讲感情又讲法律,调解效果很好。

  为了打好这场硬仗,工作组成员日夜奔波。王晖、张大汐、程立强常一起行动,被村民叫作“铁三角”。一户人家兄弟俩闹矛盾,他们从这头跑到那头,一晚上跑了20多趟,衣服被汗水湿透。在一次又一次的上门走访沟通中,兄弟俩慢慢打开了心结。

  在无数个日夜,工作人员到村民家中促膝谈心,摆事实讲道理。一个月下来,大家的态度都转变了。9月28日,涉及嘉木路的最后一户村民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从十年未决到进度领先,王西村成为黄岩区城中村改造的样板。”蔡理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