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八届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在磐安小村举行

14.07.2017  09:55

  7月8日至9日,由省文化馆、磐安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浙江省第八届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在磐安县尖山镇陈界村举行。联赛吸引了全省各地100多名戏曲演员和票友参加,他们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表演,为当地村民和游客带去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戏曲有着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省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坚持政府主导、面向农村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把比赛地点放在最基层的乡镇街道,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建设成果。演员使力,省级戏曲比赛在基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观众给力,提升了文化获得感。

  一个小村

  涌进数千观众

  7月8日晚,磐安县尖山镇陈界村一处临时搭建的戏台边挤满了人,台上演员忘情演唱,台下村民听得全神贯注。接连两个晚上的演出,来自浙江全省的13支代表队共带来了39个节目,涵盖越剧、婺剧、京剧、豫剧、黄梅戏、绍剧、湖剧、锡剧和上党梆子等多个剧种,其中不乏《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贵妃醉酒》《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等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形式上折子戏和唱段并存,精彩纷呈。

  省文化馆研究馆员邬勇告诉记者,此次参赛的节目都是经过各市文化馆戏曲干部认真排练、精心准备、严格筛选的,代表了各市最佳的演唱水平。

  比赛期间,活动还设置了当地戏迷和选手互动、交流的环节,聘请戏曲“梅花奖”得主担任评委并现场演唱,不仅在点评中给选手启发,也让当地戏迷受益。

  50岁的张学珍带着72岁的老母亲周惠兰,专程从磐安县安文镇开车一个多小时赶来看戏。她说,节目单上的曲目她大多都熟悉,也会自己哼上几句,但要说喜欢的话,她还是偏爱婺剧,因为这是家乡的传统戏。年少时跟着母亲一起走路去看戏,待母亲年老时,她带着母亲开车去赶戏。

  “真的是赚到了。”72岁的庄奶奶来自温州苍南龙港,3天前参加了温州当地到磐安的旅行团,目的地是陈界村,原本以为只是来感受绿水青山,没想到正好碰上戏曲演唱联赛,这让喜欢看戏的庄奶奶开心不已,两个晚上的演出,她一场没落下。

  陈界村全村只有230多人,可第一天的团体比赛,戏台边就聚起了1000多人。第二天个人赛,更是聚起了3000多人。现场的凳子不够用,当地村民就拿来家里的凳子,坐在机耕路上看,没有凳子的干脆站着看。记者在现场看到,舞台周围里三圏外三圈,电动车、汽车把看戏的人送来后,再把看戏的人围得严严实实。即便看演出的环境一般,但绝大多数观众还是饶有兴致地看完最后一个节目,这时已到了晚上10点多了。

  “往常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戏,今天来到我们这个小村子,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这样的好声音,真是太有幸了!”陈界村村民周仲贤说。

  观众们的热情让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玉凤十分感动:“我们的舞台是半露天的,7月8日晚上的比赛,刚好下起一场大雨,但观众们撑着伞,一直看到比赛结束。

  各亮绝活 票友乐在其中

  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在浙江。浙江是戏剧大省,也是南戏的故乡,戏剧已经成为广大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此次联赛,参赛队员的身份都是“票友”,尽管名气上不比名家大师,但他们纷纷亮出拿手绝活,各尽所能、各显本领,为广大村民和游客奉上了一道戏曲大餐。

  42岁的胡鼎利是金华磐安代表队的成员,这次她们表演的婺剧《碧桃花·拷打提牢》获得了团体赛金奖的好成绩。

  胡鼎利15岁开始学戏,从演龙套小兵开始,一步一步学习唱腔、韵味、表演、身段、步伐等,20多年下来,已经成长为剧团的台柱子,有一大票属于自己的粉丝。虽然一年大多数时候都在外面演出,胡鼎利却乐在其中:“国家和省里非常支持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会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唱下去。

  和胡鼎利不同,来自嘉兴12岁的郑羽汐、陈宣文则代表了成长中的戏迷票友。本次联赛,两位小姑娘化上彩妆,配上华带,表演了越剧《九斤姑娘·十只桶》、越剧《赖婚记》选段、锡剧《庵堂相会·今日清明雨初晴》。扮相俊美的两个小戏骨委婉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让台下人根本看不出她们的实际年纪。

  两人选择了和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的道路,这让她们在学校毫无意外地成为“名人”,但光鲜背后,小姑娘们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休息的时候,小姑娘们还要参加培训,登台演绎。

  对女儿的选择,郑羽汐的母亲崔晓红非常支持。她认为,培养年轻一代的戏曲爱好,氛围非常重要。

  同样,参赛的温州广场路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金丽燕也认为,培养孩子们这样一个兴趣爱好,对于孩子情商的打造非常有帮助。这次联赛,她表演的《梁祝·回十八》拿下了全场9个越剧节目中的最高分。

  “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叫梨园社的戏曲社团,目前已有18名二到四年级的小朋友加盟,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培养小戏迷,甚至带动一批家长,这样的尝试很有必要。”据金丽燕介绍,在温州,当地文化馆早几年就尝试策划类似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已在多所中小学校取得不错进展。

  面向基层 繁荣农村文化

  “磐安不是最早申请的,但却是准备最充分的。”邬勇对记者说,今年年初的时候,联赛有三个地方申请举办,一个是丽水市莲都区,一个是金华市浦江县,磐安县后来居上,以充分的准备打动了有关部门。“一个戏曲联赛和奥运会一样,都有几个候选城市了,这是我们启动这项活动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邬勇介绍说,2003年,戏曲联赛还是杭嘉湖越剧票友的一次聚会,当时他和省文化馆研究馆员施莉萌老师一起商议,如何把聚会的范围扩大,后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就有了全省十城市的戏曲联赛。

  根据最初的设计,所有申办地应该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要么是一个镇,要么是一个街道,条件较好的村也可以。第一届在萧山党山镇,第二届在苍南县龙岗镇,上一届在萧山城厢街道,再上一届在建德寿昌镇。

  邬勇说,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从其出生伊始,走的就是政府主导、阵地前置、重心下移之路。“文化惠民的实质,就是要到百姓中去。把省级比赛放到基层,才能焕发最强的生命力。

  乡村需要戏曲。乡村是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是戏曲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根脉所在。近日,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通过戏曲进乡村,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调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过去只能在大中城市高档剧院里欣赏到优秀戏曲,如今不出家门就能在乡村舞台、文化礼堂里观赏名家大腕、青年才俊的精彩演唱。

  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的戏曲节目中包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具有声色俱佳的综艺美、婉转动人的诗意美、虚实相生的情趣美,使观众既能获得怡情悦性的艺术享受,又能从中吸取历史文化的滋养教化。“这是一次艺术服务人民、文化激活乡村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文化浙江’建设的实践。”磐安县文化馆馆长王海根说。

  戏曲也离不开乡村。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田野、走进农村,从传统中获取营养,在生活中获取元素。只有拾取散落在乡野里的文化遗珠,走入美丽的乡村、走近质朴的农民、唤起记忆的乡愁,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新品。“借着这次在陈界村的联赛,我们还安排了摄影培训班、戏曲培训班,从而为戏曲创作提供源源不竭的素材。”邬勇说。

  2008年开始,陈界村开始打造农家乐,并有针对性地对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重点打造“沪上人家”基地,为上海等外地游客量身定制异地居家养老模式。十城市戏曲联赛也给以旅游为特色的陈界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次演出的舞台将被保留,并作为“文化走亲”的平台,每周将邀请各地的演出团队来进行演出,形成“文化+旅游”“戏曲+民宿”的格局。“700多张床位几乎全满,除了100多位演职人员,都是外地来的游客。”当地村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