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杭十中传承国学精髓,留住传统文化的根

18.05.2016  15:38
  两百多年的漫漫岁月,这条巷子里的读书声一直飘荡着!
  在这里,曾走出过马叙伦、张宗祥、刘大白、吴晗等一大批著名学者。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句“撑着油纸伞,独自仿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让校门口的皮市巷闻名遐迩。
  她,就是杭十中!是浙江省连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
  也许正是学校经历过岁月的洗礼,见证着近现代中国的变迁,让办学者深深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下,把国学精髓融进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血液中。
  今年,杭十中又有一大手笔,将建立一个古籍阅览室,将学校收藏的一万五千多册的古籍开放阅览,让更多学子能在品读古籍中,体验历史的这份厚重。
  百余年历史古籍面向师生借阅
  古籍阅览室将被设置在学校行政楼5楼,跟校史馆连在一起,面积约50平方米。“阅览室计划在6月动工,7月完工。”省特级教师孙碧云说,古籍保存对环境要求很高,届时阅览室里会专门辟一块空间,做古籍的储藏室,以保证恒温恒湿。
学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古籍?这得从学校前身杭州宗文义塾说起。当时义塾的图书馆里就有大量的藏书。虽然时代在发展,图书馆的藏书也在更新,但最初的那批书籍却被完好保存下来。
  “最老的古籍应该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孙碧云说,目前学校保存下来的古籍有一万五千多册,其中年代比较久远的线装古籍占到了一万多册。这中间还包括一部相对完整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影印本。
  据了解,《四库全书》的手抄本一共只有7部,太平天国运动的烽火席卷扬州和镇江时,文汇阁和文宗阁的《四库全书》被毁。英法联军则毁掉圆明园文源阁的那一部。杭州文澜阁这部流传至今,历经磨难,仅剩下半部。现存的3部半《四库全书》,分别藏于台湾兰州北京杭州。“即便只是《四库全书》影印本,但经过岁月动荡,战争等诸多磨难,能留存下来也非常难得。”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童圣江曾到访学校时不禁感叹。
  “这些古书之前一直封存在校图书馆里。它们是文物,要保护好。但它们同样也是书籍,只有当有人翻阅它时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孙碧云说,古籍阅览室届时将向全体师生开放。学生们可以再次感受古籍,感触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也希望学生在阅读中,对传统文化能有感性的认识,进而产生兴趣。
  名师引领打造“宗文”国学课程
  对于这所具有历史底蕴的学校来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她的使命。其实在准备开放阅览古籍前,学校在国学课程上的打造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目前学校在初一、初二年级中开展了国学课程,国学课程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做一些不同的设置,像初一引导学生阅读民俗民风的小短文,让学生写作文练练手,到了初二则会引导学生诵读《论语》,有时还会让学生穿上汉服感受国学之美。“过程中老师不会具体解读,对学生也不求甚解,因为学生们读着读着自然会对这些经典有所悟。”学校语文组组长王卫华说。
  除了让学生能在品读中有所收获,学校开设了《中国古代神话新解》、《古文观止》、《古代人物传记》、《汉字的故事》、《中国古代服饰》等10余项课程作为选修,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开课的老师,都来自学校精英教师团队:省特级教师孔晓玲和孙碧云老师亲自带队,她们对课堂把握精准,对国学有独到的理解;团队中还有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市级荣誉获得者等多位骨干教师;值得一提的是,担任《中国古代礼仪》一课的赵海雅老师,是浙大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对国学文化有专业的研究。
  延伸阅读
  自主实验的科学课促进效率提速
宗文、明理、尚义”,这是新十中精神。这里“明理”的其中一层含义便是追求真理。而学校的科学学科就是“明理”最好的写照。
  一般科学课,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老师带着一套实验器材进教室,做实验时老师在讲台上操作,学生则在下面看。“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动手,只负责记录,那么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对知识点的认识也不会深刻。”学校科学教研组长周萌芽老师说,为了给学生提供比较好的实验环境,学校专门打造了专业教室,让全员参与实验成为可能。
  现在只要有实验环节,科学课就安排在专业教室上,学生们也变得干劲十足。“比如之前有一个‘如何辨别水和盐水’的主题,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很积极,给出的方案五花八门。”周老师说,这些方案看似都有理有据,但经过实验验证,出乎意料的一幕出现了。一位同学,按照盐水浮力比水大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种水中放入两块体积一样的木块,预想效果是木块沉入水面体积小,说明浮力大,是盐水。结果木块放入两种水后,都是倾斜地漂浮着,肉眼很难观察哪个下沉的体积小。所以实验失败了。
  “学生做实验,难免会失败,这时他们就会去探索自己错在哪,探索成功后,就会产生一种喜悦感,从而慢慢对科学产生兴趣。”周老师说,虽然做实验比较花时间,但教学效果好,学生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之后“炒冷饭”的时间就减少了,效率反而提高了。
  贵族运动在这里却是全员项目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两名击剑队员带上了沉甸甸的头盔,他们互相试探着对方,然后挥剑出击,电光火石间,一击绝杀。胜利者摘下护面,振臂狂呼,然后双方友好地握手,训练结束。
  这是杭十中的击剑队队员们在练习的一幕。击剑运动,在杭十中已经发展了三年,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金名片。都说这是一项贵族运动,但在十中,每个学生都能给你露上两手。这得益于学校对于该运动的普及:每学期,学校体育课会拿出5个课时进行击剑理论、礼仪、基本动作、实战的练习。
  “击剑这项运动很高雅,他可以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塑造优美的形体,培养优雅的举止。在击剑的过程中,你要想办法找到对方的破绽,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击剑项目的带队老师钱牧禾说。
  对于有天分的学生,学校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培养。目前,校队有32名成员,为让学生们有更好的一个训练环境,学校还建起了全市中学中第一个击剑馆,里面有8根剑道和相应的设施设备。三年的不懈努力,也让杭十中在击剑界打响了名声,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苗子,也获得了不少荣誉:2014年浙江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成绩团体总分第一名;2014年杭州市中学生阳光体育击剑比赛锦标赛团体中学团体总分第二名;2015年杭州市中学生阳光体育击剑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2015年浙江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