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三五”期间,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150亿元;新增公路1000公里;新增高等级航道68公里;沪杭、杭宁、杭甬、杭长高铁相继建成……在今天下午举行的2016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杭州市交通局总结“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交出了一份不菲的成绩单。会上,明确“十三五”期间,杭州将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创建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
“十二五”期间,杭州以规划为引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150亿元。公路、铁路、公交、地铁、机场建设等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
公路新增100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公路网络不断加密。杭长高速公路杭州段、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段(之江大桥)、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杭州段等先后建成通车。此外,钱江隧道以世界最大直径盾构穿越钱塘江。
新增高等级航道68公里,内河水运加快发展,杭甬运河全面建成通航,实现500吨级船舶直通绍兴、宁波。目前,富春江船闸主体工程也基本建成。公路水路投资623亿元,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
市民感受最清晰的要数“十二五”期间,杭州开启的“地铁时代”。地铁1号线、2号线东南段、4号线首通段和1号线下沙延伸段相继建成,初步成网,运营里程82公里,日均客流61万人次,最高峰达113万人次。
截至目前,杭州初步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和城市公共交通等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有力,萧山、余杭、富阳与主城区一体化更加深入。实现了都市区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班车。
交通治堵工作全省领先
堵,是很多城市上下班时间段共同面临的城市通病。“十二五”期间,杭州从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和控制汽车总量入手,大力推进交通治堵工作。
2012年,杭州启动治堵五年行动,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和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提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公众出行模式。
全市实施线网优化、公交线路提速、公交专用道完善、新增公交运力、提升公交运营班次总量、公交地铁换乘优惠等措施,出台公共交通成本规制和公交、地铁服务质量考核及绩效评价等办法。
2014年起,杭州在全市实施了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强化需求管理,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了修订完善,实行县(市)差异化配置。“限牌”政策实施以来,全市仅新增小客车11.9万辆,为“限牌”前年增长数的三分之一。
截止2015年,杭州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8%,市区公交专用道达136.5公里,主城区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40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9%,主城区公交分担率逐年提升,比2012年增长了7.2个百分点。
“十三五” 构 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三五”期间,浙江将围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创建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
会上提出,下一个五年,杭州将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100%,快递同城24小时送达率达到90%。
深入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工程,城市公交“一卡通”使用率达到80%,客运车辆ETC使用率超过50%,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90%。
完善绿色低碳的生态交通系统,重点是加快构建绿色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市域绿道系统建设,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主城区公交和出租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城市客运单位人次能耗下降率和CO2排放下降率均达到3%。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