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首座排灌两用白茅湖中型泵站建成投入运行

20.04.2016  18:41

 

 

白茅湖中型泵站航拍图

 

【本站4月20日讯】4月15日以后,杭州就进入汛期了。一直以来,之江地区排涝是通过钱塘江上泗南北大塘沿线水闸往钱塘江排水的,如果遇到钱塘江高水位, 只有通过泵站机排才能把水抽出去,以解水患。今年,西湖区多了一座中型排灌泵站为之江地区的防汛排涝保驾护航,并为改善之江地区内河水质提供配水水源。

近日,随着5台新泵组试运行圆满结束,西湖区白茅湖泵站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正式投入使用 。这是该区首座排灌两用中型泵站,它不但为之江片区提供更高的排涝和配水双重安全保障;而且也拉开了之江新城开发建设框架,带动沿线土地升值和城市化发展。

汛期排涝 保一方平安 日常配水 改善水环境

老的白茅湖泵站建于1974年,位于双浦镇卫星浦与钱塘江交接处,距下游之江大桥5公里,是该地区重要的排涝、配水泵站。

之江地区位于杭州市主城区西南侧,包括西湖区转塘街道和双浦镇。以前,这一带农田多,灌溉需求大,排灌站就把钱塘江的水配到田里。遇到汛期河网涨水,通过沿江闸门把河道里的涝水排入外江,遇钱塘江高水位则通过泵站抽排。老的白茅湖泵站排涝能力为8m 3 /s,差不多每小时排出近3万m 3 的水,在当年算是不错的。

然而,经过40多年的运行,泵站机电设备严重老化,主体结构被鉴定为危房。随着之江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提高该区域的防洪强排能力。2015年,该综合改造工程被列为市、区“五水共治”排涝水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

去年2月,白茅湖泵站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在保留原泵站的同时,再为它添一位小伙伴——在对岸新建了一座中型泵站, 新增5台潜水轴流泵机组,排涝能力从原来的8m 3 /s提升至23m 3 /s,新增配水流量3m 3 /s,并拆建泵站管理房,提升站区的景观改造等。经过一年的建设,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该泵站运行24小时,可从内河抽排约200万立方米涝水,相当于西湖的七分之一水量;同样,它也可以在一天之内向内河输送60.5万立方米钱塘江水,改善内河水环境。”西湖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泵站采用井筒式潜水泵,为地下式泵房结构,站区的建筑外观简洁、美观,现代感强。在守护之江地区防汛安全的同时,泵站也成为“三江两岸”绿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泵站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排水系统

EPC模式:工期缩减6个月 节约资金近7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白茅湖泵站综合改造工程是我省首个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以设计院为EPC(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单位的水利项目,在1年时间内实现从设计到基本建成的目标,比常规建设程序缩短建设周期6个月,切实体现了EPC总承包模式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的优势,提高了项目建设进度与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发挥。

以往的工程是采取设计、施工、采购分开招标的方式,我们为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严防层层转包,首次尝试采用EPC模式,有效解决了工程设计、施工、采购平行发包历时长,项目法人与多方责任主体协调难等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省成本,保障工程质量。”西湖区林业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由于其信誉好、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中标。建设中,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工程中标后,我院择优选择施工企业及设备供应商,实施过程中统筹管理设计、采购、施工三方。工程完工造价为批复概算的78%,实现了工程质量优良、安全零事故、工期有效缩短的预期目标。”EPC总承包项目经理梅斌说。

白茅湖泵站综合改造工程施工期间,我省其他县市区多次到现场学习交流。日前,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省水利行业已逐步开始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