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搭平台 推动商标品牌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余杭区被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区”

14.01.2016  17:45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四换三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余杭区综合运用六项机制,激发商标品牌建设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与本地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2015年,余杭区被浙江省工商局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县(市、区)”。

      深耕品牌建设“一体系

      该区加强商标品牌统领、统筹、统管体系建设。在全省各县区中率先实施了商标品牌战略,建立了以区品牌经济战略工程领导小组为头,各职能部门为线,覆盖全区各镇街、园区平台的23个品牌指导站为点,上统下联,以点带面,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指导、社会倡导的四级联动创牌格局。区委、区政府连续8年将商标品牌培育工作纳入对镇街、园区平台的绩效考核,引发体系共振,营造了上下贯通,左右互助的创牌工作机制,促使该区品牌建设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由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转变为品牌领导小组统一运筹,由企业的“要我创牌”转变为“我要创牌”。近三年来,该区注册商标数年均新增商标2000件以上,至2015年末有效注册商标将突破2万件。2015年,新增驰名商标3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数达17件,较2010年翻了四番多。

      下好政策扶持“一盘棋

      区委、区政府推出的一揽子促进品牌发展的举措,产生了强劲的叠加效应。一是设立品牌专项经费。印发了《杭州市余杭区“品牌强区”政策扶持实施细则》,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品牌专项资金,由区品牌办统筹用于品牌调研、培训、培育、宣传、保护等,从经费上大力保障品牌建设,推动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二是扶持激励企业创牌。出台《关于加快打造产业余杭的若干政策意见》并配套了《余杭区支持品牌和标准化建设财政政策实施细则》,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等品牌,鼓励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区域性品牌,鼓励国家级、省级专业商标品牌示范基地的建设。自2011年以来已兑现各类奖励资助共计2132.24万元,创牌受益企业达180余家(次),在企业中引起了品牌示范效应,极大地激发了全区企业的创牌热情。

      规划品牌发展“一蓝图

      该区已全面超额完成浙江省首个县域“十二五”品牌发展规划。一是打造“一站一特色”。推行品牌指导站的2.0版,在塘栖大运河申遗馆专辟传统商标品牌展示区、商标品牌服务办公区,打造了集品牌指导、服务、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塘栖水乡古镇特色品牌指导站。围绕特色小镇,优化“梦想小镇”品牌指导站特色,加强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宣传,推荐优秀商标代理机构提供近距离专业服务,放宽特色小镇企业申报区知、市著名商标条件,企业创牌优先推荐。二是唱响“一镇一名品”。推动区域块状经济发展,量体裁衣打造领军农品,助力农业丰产增收。目前,径山、塘栖、运河、仓前等7个镇街注册“径山茶”、“塘栖枇杷”、“博陆”水产、“”牌生态鳖、“仓前羊锅”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帮助实现创收富农,全区品牌农产品年产值达30多亿元。三是推动“一产一基地”。借助品牌力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已拥有余杭区家纺产业、茶业、生态甲鱼、金属制品四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增强了区域品牌效应。目前,该区已基本完成“十三五”品牌发展规划编制,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完善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品牌提升的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形成“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品牌发展机制。

      打造公共服务“一平台

      着力构建以网格化、大数据管理服务为基础,以商标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余杭品牌”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余杭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余杭商标品牌“商标培养、注册商标、品牌培育、余杭名品、产权管理”5大数据库,进行实时管理和数据分析统计,为企业查询商标信息、规范商标使用、盘活商标资产、保护商标产权、创建品牌提供一站式、零距离全程服务。以平台为支撑,规范运作品牌梯级培育工作机制,列入新商标品牌库中,重点保护培育的有驰名商标23件,浙江省著名商标51件,杭州市著名商标87件,余杭区知名商标112件。通过主动走访企业,摸家底、理情况、排队伍、鼓创牌、定计划,使全区品牌培育工作持续保持强劲态势,构筑了余杭品牌“金字塔”。春风动力、铁流离合器、顺峰链业、双林新材、高新橡塑、本牌甲鱼等高新技术及特色农产品企业等纷纷跨入了运用驰名商标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力军队伍。

      做实品牌宣传“一推手

      宣传余杭好品牌,树立余杭品牌好形象。一是开展学法用法活动,结合新《商标法》的实施开展法律法规宣贯工作,法制教育多管齐下覆盖品牌企业,让遵法守法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二是内激企业动能,通过组织企业座谈,举办品牌沙龙、品牌大讲堂,讲品牌故事,开展消费者最喜爱的余杭品牌等活动,激发企业创牌热情,该区注册商标每年递增17%。三是外树企业品牌,与多媒体合作,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网络多渠道宣传余杭名品。与余杭晨报等媒体合作开办《创业周刊—品牌余杭》专栏,2008年以来已刊发专版专栏363期,每期阅读者达3万余众; 连续八年编印《品牌余杭宣传报道集》8000余册,使“品牌余杭”本身也成为了品牌。编印《品牌的力量》故事集1000余本;发布品牌信息1.6万余条次,持续不竭的品牌宣传架起了品牌的桥梁,展示了企业品牌价值,放大了品牌效应。

      编紧品牌保护“一张网

      商标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聚心合力构筑了知名品牌保护网。市场监管、科技、文广等部门与公安、法院、律师行等司法机构合作,构建行政与司法并进的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做好部门联动,常态化协作保护。开展“红盾护航”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傍名牌”等专项行动,严查商标侵权假冒行为。三年来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95件,涉案案值达1796万元,处罚没款338.5万元。(朱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