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残联积极开展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

10.03.2016  19:12

王奶奶,您的助听器已配戴好几年了,没有清洗过,所以才会越来越听不清楚。”在西城广场的咨询台前,惠耳听力技术员在认真地倾听、解答着王奶奶的问题,并建议她到专业机构对助听器进行维护、检修。一个上午时间,咨询台接待了30余位市民,为他们开展听力健康和耳保健咨询服务,发放《耳聋康复知识问答》相关资料100余本。

近日,省残联、市残联、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环保局联合西湖区残联,共同在西城广场开展浙江省暨杭州市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的听障儿童家长获赠了康复工程项目助听器领用券。今年“爱耳日”的活动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在全省311.8万残疾人中,听力残疾有105.9万人。在这个残疾人群中,因药物、外伤、中耳炎、噪音等各种原因造成听力障碍的聋儿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约1/800-1/100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严重和极度的听力丧失。

谢谢残联,乐乐几年前做的左耳植入性人工耳蜗手术非常成功,听力恢复得很好。如果不是免费申请了区残联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项目,一二十万的人工耳蜗手术费和聋儿语训康复费用我们哪里承担得起啊。”活动现场,听障儿童乐乐的家长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次赠送的助听器可以给乐乐的右耳佩戴,现在的那个用旧了,刚好可以换这个。

乐乐2007年出生时罹患了重度神经性耳聋,丧失了先天听力。为了使听语重建,必须在三周岁以前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得到较好的纠正,可高额的手术费却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就在乐乐一家陷入绝望之时,找到西湖区残联求助。区残联积极帮助乐乐办理残疾证、申请人工耳蜗手术项目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经费,终于在2010年成功通过手术筛查,成为全区第一位接受手术的聋儿,并于次年进入聋儿康复机构进行言语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性康复训练,乐乐的听语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听语水平与正常儿童无异。乐乐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在那所重点小学里,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同学融洽相处,学习成绩保持在前三名。

近年来,浙江省针对听力残疾人,在“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中全面推进“助听”行动,启动实施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特别为重度聋儿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据区残联工作人员介绍,重返有声世界的乐乐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典型案例。据统计,2010年至今,全区共补助10名聋儿的人工耳蜗手术费250万余元,手术成功率和康复率为100%;聋儿康复训练工作已逐步形成了集聋儿语训、助听器选配、聋儿康复学术研究与交流一体化的,功能齐全、体系完备的社会化康复模式,共完成聋儿语训50余名,使他们步入了普幼普小随班就读。累计对全区300名疑似聋儿进行检测,并提供后续的跟踪和检测服务,为及早发现残疾、积极投入治疗和康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