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22.01.2015  16:30

  路桥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成效。自2013年5月底台州市首家公司制家庭农场在该区注册成立,至今全区已注册成立家庭农场124家,经营面积近2.3万亩,注册资金1.66亿元,涵盖了粮食、蔬菜瓜果、畜禽等主导产业。家庭农场人均收入达4.7万元,是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倍。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大片农户的就业和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路桥区认真贯彻落实,攻坚克难,积累经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

  一、宣传示范带好头

  政府通过摸排全区农户经营情况,发现过去培育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基础较好,业主大部分是村“两委”骨干、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村人才或在外创业有成又返乡的能人,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于是首先引导这些上规模、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主积极创办家庭农场,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真人实事吸引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比如全市首家成立的香樟家庭农场,拥有流转土地近500亩,以单季稻的种植为主,每亩水稻的总成本1200元左右,国家收购价1.45元/斤,每亩水稻可获利近700元,整个农场的仅水稻年收入就超过30万元。一大批农户受其影响,加入到家庭农场行列。区政府还联合民营个体协会,充分发挥理事和会员的影响力,以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着力向农户宣传成立家庭农场意义和国家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

  二、资金技术送上门

  针对家庭农场对资金和农业科技的需求,区政府发动金融机构和农技服务中心(站),上门服务。一是采取贷款贴息方式,对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家庭农场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利用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发挥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的短期贷款优势,解决农场的运行资金。在香樟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路桥农村合作银行就立即组织人员前往该农场,当即决定对其授信50万元,并给予基准利率的优惠。目前该行通过开展“百晓送贷工程”、“普惠信用贷”等产品,支持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二是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利用各种途径和农闲时间组织农场主参加各类短期培训,培养一批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现代职业家庭农场主,全区10个农技服务中心(站),50多名农技推广员,与家庭农场对接,一对一进行对口支持辅导。

  三、经营模式多样化

  路桥区家庭农场基本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和涉农服务业。一些家庭农场积极向二、三产业延伸,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生态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立体栽培等生态循环型农场,着重推广桔园养鸡、笋菜(西兰花)-水稻轮作、水稻“一季+再生”、猪-沼-作物等农作模式;二是休闲观光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景观式打造,举办采摘游、休闲垂钓游等活动,拓展农业生产、生活娱乐休闲功能;三是科技创新模式,围绕“数字农场”、“智慧农场”的方向,鼓励农场主与农林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大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研发,开展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提高农场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服务保障一条龙

  路桥区还通过优化服务,加大帮扶,强化指导等服务措施,保障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设立农庭农场咨询专窗,开通绿色通道,对家庭农场从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提供“零距离”、“一站式”服务,由农户自主选择登记市场主体类型,自主选择与农业相关的经营范围,即时即办,优先为农场上“户口”。二是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全区30%的家庭农场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60%的家庭农场种植蔬菜、瓜果,另10%以葡萄园、桃园形式专业化种植,通过遴选出一批特色产品,在订单、商标、广告、农超对接等方面提供支持与服务,助力家庭农场接轨市场,向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针对家庭农场普遍需要扩规模,但农户惜地意识增强,土地租金逐年上涨,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区政府完善了区、镇(街道)、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信息、中介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协调、利益联结和纠纷调解机制。四是放宽补助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险种,做好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