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多措并举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09.11.2015  10:13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方针,保护思路持续创新,保护机制日益健全,保护载体有效拓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市级17个、区级46个,代表性传承基地31个、综合传承基地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19名,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11名。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以活态传承为导向,确保非遗传人年轻态

  一是开门收徒,助力非遗“薪火相传”。今年,组织“水浒名拳”“唱新闻”“蛟川走书”“梅山舞狮”“新碶民间剪纸”“虎头鞋制作技艺”“白峰漆塑”等7位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向社会开门收徒,最终收取入室弟子14人。对此,《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大篇幅连续报道。二是办非遗课堂,扩大非遗认知度。以非遗传承人、业务干部、文艺工作者为班底,以“非遗课堂联盟”为资源信息平台,利用北仑区文化加油总站和75个分站点,进村社区、机关企业、军营学校开展“非遗课堂”公益培训活动,目前累计开设了水浒名拳、新碶民间剪纸、宁波方言、民俗风情讲座、舞龙舞狮、面塑、虎头鞋、中国结、香袋、风筝、宫灯制作等非遗课程三百余期,受益1万余人次,不仅有效整合了辖区内的文化资源,扩大了非遗保护的社会网络,提高了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而且真正实现非遗培训的持续化、常态化及多样化。三是辅助校园教学,培育非遗传承后备军。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分别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塘小学、梅山学校、九峰幼儿园设立了非遗教学传承传播基地,把非遗项目植入校园,让非遗文脉在校园绵延。目前,宁职院已入驻9个非遗项目,并开设了民间文艺专业,累计培养剪纸、舞龙等非遗人才1200余名。学校建立的舞龙舞狮队不仅在北仑城乡扎根,而且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高塘小学师生的剪纸作品在国家、省、市比赛中屡屡获奖,奖项多达几百个。与此同时,在北仑职业高级中学设立了非遗综合传承基地,聘请唐美定、乐翠娣、林明良等传承人为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常态化教学。成立“民师”工作室,安排教师与传承人对接学艺,协同开发了校本教材。此外,学校还组织骨干学生组建成立了君传非遗创业工作室,开发出虎头鞋、香袋、剪纸、漆画等工艺产品,并在校园、旅游景点、网上销售。而表演类项目,则利用企业、社区、旅游景点等平台,走上了商演之路。四是以非遗场馆为载体,实现项目展示阵地化。把非遗馆作为地方非遗资源集中展示的空间场所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非遗展示展览活动。并先后建立了郭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九峰乡土文化馆和柴桥老味道乡土风情体验馆等专题馆,形成了北仑非遗对外展示的窗口。据不完全统计,三个场馆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为宣传北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地建成非遗陈列室、工作室、演练场所等20余个,集中展示了该区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和传承成果。今年,北仑区文化馆、北仑图书馆联手将原宗瑞图书馆三楼改造为“非遗手工创意坊”,总面积130㎡,以进一步推进非遗中老年、青少年传承普及。

   二、以融入社会为途径,拓展文化参与受众群

  一是开展多样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开展北仑市民“走进非遗·一日体验游“活动。组织群众参加了涵盖灵峰寺葛仙翁信俗、水浒名拳、郭巨抬阁、响器木偶、马灯舞等五项省、市、区级非遗项目的免费非遗体验游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接触了优秀的民间文化。组织“我们的节日”、非遗特色月系列活动,如开展元宵民俗踩街活动;清明“春之约”朗诵会;风筝放飞展示活动、中秋文艺晚会。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和端午节期间,还特别举办了非遗特色月系列活动,让民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二是推进首批北仑区非遗传承基地向社会开放。首批开放了“灵峰寺葛仙翁信俗”“郭巨抬阁”“响器木偶”“车子灯”、“白峰漆塑”“木杆秤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等五个传承基地,并在网站及微信平台公布了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详细的路线攻略,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北仑非遗项目,营造全民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三是以节日活动为依托,促进非遗成果全民享。举办大型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如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民间曲艺)展演、甬城龙狮争霸邀请赛、全市优秀民间文艺走亲、秀美浃江龙舟赛等,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协作。借助农村文化礼堂举办了传统民间游戏趣味赛、“美丽非遗”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北仑区文化志愿者基层行等活动。四是以新闻媒体为抓手,增强非遗宣传辐射力。充分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现状和工作动态,扩大影响。近两年来,《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台湾中天电视台,《中华手工杂志》等媒体多次对北仑非遗项目及传承工作进行专题报道。有效借助微信、微博、网络等新媒体,强化普及。今年起,北仑区文化馆“文化北仑”微信公众号“非遗拾珍”板块不定期介绍北仑省、市、区级各类非遗项目,传播非遗知识,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参与和保护意识。

   三、以考核奖励为手段,增进非遗保护自觉性

  结合北仑非遗实况,制定出台《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考核补助暂行办法》,每年对区内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三位一体”进行量化考核,并给予经费奖励和补助。办法还规定,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和传承基地及代表性传承人,不得享受专项补助。对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退出机制等。既对非遗传承人、传承基地提出了一定的义务要求,又明确其权利及各项补助和奖励标准,大大提升了非遗保护的自觉性。2014年底,对考核达标的11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传承人和1个综合传承基地发放了专项资金补助,共计1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