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司法局推出社区矫正“五抓五重”模式有成效

17.02.2015  13:49

  拱墅区司法局始终把社区矫正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构建“科学化教育、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执法、无缝化衔接、人性化帮扶”的工作格局,目前已实现连续36个月无脱管、漏管和重新再犯罪。
   一是抓部署,重保障,坚持基础求实。 坚持把社区矫正作为社会稳定和平安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街道平安、综治考核,做到“组织领导、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经费落实”四到位。各街道成立由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汇报、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抓住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契机,统一设计装修,专门设置社区矫正宣告室、心理矫正工作室、档案室等配套用房,执法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全部配备到位。司法所落实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任务较重的社区专门聘请社区矫正专管员,实行专人负责、专门帮教。
   二是抓网络,重覆盖,坚持监督求广。 依托杭州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服刑人员基础信息和日常监管纳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从入矫到解矫“电子围墙”全程覆盖。与通讯运营商签订协议,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实时、实地、快速手机定位和声纹识别。当出现社区服刑人员异常情况,在核实情况后及时作出警示提醒。充分利用政府OA短信平台,针对特定时间的监管重点,不定期向社区服刑人员发送警示短信。比如:在五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前夕,定期召开警示教育活动,并短信提醒社区服刑人员办好请假手续和安全出行事宜。
   三是抓载体,重特色,坚持机制求新。 创建华数传媒社区矫正教育频道,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家学习,并每月进行考核。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入矫教育、日常教育、训诫教育和重大时期的集中教育。全市率先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监管指挥中心,实现集动态监管、集中教育、视频会议、监督执法、应急指挥于一体。建立大学生公益基地,开展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课业辅导、思想教育、社区服务,该区入选了全省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示范创建地区。
   四是抓制度,重预防,坚持管理求严。 司法所和派出所每月核对人员信息情况,并根据社区服刑人员不同犯罪类型、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生活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行分类矫正、个案帮教。深入社区开展社区矫正不稳定因素排除,严格请销假制度,落实审批责任和管控措施,做到随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情况。联合辖区义工积极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建立社区服刑人员义务巡逻队,推出“五水共治”“环保行动”等一系列公益活动,让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参加公益服务回馈社会、重树价值。
   五是抓难点,重救助,坚持帮扶求效。 由区政府发文,建立社区矫正帮扶救助机制,每年由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万元,用于关心帮助生活困难、未成年人、缺乏生活医疗保障等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和就业。对思想情绪不稳定或患有心理疾病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委托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民政、人社、街道等社会资源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就业、生活帮扶,对符合条件的落实低保政策,对特别困难的,给予一人一议的临时性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