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区三措并举构建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05.02.2017  13:37

  宁波鄞州区作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2008年首次开展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以来,已连续8年蝉联全省第一,公共文化建设持续领跑全省。

  一、“区镇村”三联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立足文化设施一体化,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城乡联动,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覆盖的文化设施网络。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60万余平方米,其中区、镇、村三级分别达11万、21万、29万余平方米,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74.9平方米,高于全省385.3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一是在区级层面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加强示范带动作用。建有3万平方米的区综合活动中心,2.86万平方米的区图书馆,2.28万平方米的区文化馆,2500平方米的区非遗中心。2016年,启动了区图书馆改造工程,总投入达3000万元。二是在镇级层面推进公共文化明珠镇建设,实现高标准文化综合体的广泛覆盖。全区建成15个集“一个多功能文化中心、一座现代化影剧院、一处休闲式人文公园、一个特色性文化广场、一座多功能室内球馆”于一体的“五个一”镇级文体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0亿元。三是在村级层面实施“星光工程”,力促文化惠民实效。建设综合宣传窗、综合文化室、综合室外活动场地、综合体育健身路径的“四综合”文体设施。建成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103个,“天天乐”村级娱乐培训中心133个,农村“文化礼堂”143个。全区新建改建各类文化场所4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8亿元。

  二、“送创种”三联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体系

  一是着眼共享,推动“送文化”发展。实施十大“天天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形成“天天有演出、周周有讲座、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比赛”的良好文化氛围。去年一年“天天演”配送演出1330场次,惠及观众100万余人;天天读”每年为全区389家农家书屋配送图书6万余册;“天天听”举办讲座100余场次;“天天学”开展各类公益培训300余期(次),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二是面向群众,打造“创文化”品牌。近年来,先后举办了6届王应麟读书节、5届天天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整合推出了“一馆一品”特色文化惠民服务品牌,打造了“星光系列”、“悦读系列”、“明州系列”等多张文化惠民名片。各镇乡(街道)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特色,形成了基层文化活动“一镇一品”格局,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立足基层,提升“种文化”水平。引导群众自办文化,提高基层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每年安排100多万元经费,采取业余团队等级评定、专项经费补助奖励、菜单式培训等措施,全面激发群众“种文化”热情,全区有特色业余文艺团队1000余支,骨干成员4万余人。搭建了拥有6000余人的文化志愿者网络平台,探索建立了4个“文化志愿者艺术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艺术培训。加大文艺“储备库”建设,每年开展群众自创自演文艺节目汇演活动,分音乐、舞蹈、曲艺、综合四大类,共选拔出100余个精品原创节目列入区级文艺库。

  三、“激励、保障、评价”三机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活动实施办法》等40余个文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出台《鄞州区公共文化场馆运行考核奖励办法》、《鄞州区镇村两级优秀文化活动奖励办法》、《鄞州区业余文艺团队和村(社区)级文化员队伍扶持奖励经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激发社会组织、群众投入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出台《鄞州区关于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公共文化基本服务标准(2015-2020年)》,明确了五年内鄞州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政府保障范围。成立了鄞州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明确议事规则,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对边远地区及考核优秀单位进行公共文化“菜单式补助”,将原本用于奖励先进、扶持经济薄弱镇(乡)的资金,转变为可选择的“菜单式服务项目”,确保了奖励和补助经费的专款专用。三是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和动态评估机制,深入调研全区各镇乡(街道)群众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2016年,据第三方调查显示,群众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率达91.6%,群众活动参与率达95%,满意率为88.7%。开展“彩虹计划”,依托文化志愿者团队对基层公共文化场馆运行情况进行每月一次的常态化监督和暗访。自2013年以来,文化志愿者团队共出动600余人次,回收3000余份问卷表格,实现了常态化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