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定海区三措并举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12.02.2015  13:05

  舟山市定海区依托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活态性、生产性传承。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保护名录1项,省级6项,市级28项。

  一是人才培育,“激活”非遗传承保护队伍。精心选择传承项目、基地地址,成立传承(教学)基地20个,以集中培训的形式走进学校、企业、基层,孵化舟山锣鼓、跳蚤舞、木偶戏等精品非遗项目新生传承力量。集结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定海十大民间名艺人”,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实施学徒补助机制,经满师考核合格的徒弟现有16人。实施“百名宣传文化人才”工程,开展“服务传承人”活动,以表彰、慰问、发放生活补贴等形式,激励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非遗传承系统化。目前,共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6名。

  二是活动展演,“复活”非遗精品传承项目。借助海洋文化节系列晚会、流动大舞台、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平台,精心组织策划民间民俗活动,加强非遗节目外出交流展演,全面展现非遗精品项目的文化魅力,实现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着眼创新中发展,探索传统非遗精品节目舟山锣鼓、翁洲走书、跳蚤舞全新演绎方式、全新表演队伍、全新剧目创编,不断提升传统非遗节目生命力。省级非遗项目“跳蚤会”已完成创编工作。设立定海文化超市“非遗宝库”主版块,聚集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教学)基地、传承基地、非遗保护名录廊、非遗传承辅导站、非遗项目展演厅6大项目,线上24小时不间断展示定海非遗。

  三是产业建设,“盘活”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定海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在中大街海洋文化一条街设立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舟山船模传承展示基地,将非遗项目转为工艺产品,同时组织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义乌文交会等专业展会,拓展非遗产品市场。加强民间民俗活动的市场化运作,多次组织舟山锣鼓队参加各类节庆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探索民俗团队商业化演出模式。政府、企业、个人三联建,成立舟山名人馆、定海民俗艺术馆等展览馆,开发利用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