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深入“电商换市”推动企业触电转型

17.04.2015  13:59


                                  北仑区深入“电商换市”推动企业触电转型



      为加快触电转型,做大网络经济,去年来我区政策帮扶、技术支撑、平台服务三位一体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工程,初步形成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产业基地和三个电商平台,补强“线上”短板,跟上网购网销时代步伐,促进传统企业与电商融合发展。



      一、政策帮扶,助力传统企业触电。 一是出台电商政策。走访排摸全区“触网”和“涉电”行业、企业和项目,形成《北仑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和《北仑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建议(2014—2017)》,出台《北仑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出台区“电商换市”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设网上商城、大宗商品等特色门类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品牌店或专营店等,目前申州、海天、永发、贝发等文化、工艺、母婴、钓具、服饰、保险箱、农副产品等行业龙头、重点骨干企业均涉足电子商务,如爱贝丽婴儿车电商平台去年销售额超亿元,怡人工艺品品牌旗舰店去年实现网上零售5千多万元。目前全区涉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1653家,注册资本总额约428亿元。二是争取资金扶持。帮助电商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各1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各1家,市级创新企业一家,并为4家企业申请市级资金补助,今年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区获得中央财政商务促进资金22万元。三是开展电商培训。去年来举办了区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区第六届卓越总裁暨新生代企业家特训班、“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专场研修班等,以及O2O公益沙龙等讲座,共培训人员300多人次。今年将实施市电子商务人才和团队引进“3315计划”,开展电商订单式培训和普惠式培训,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技术支撑,助力企业电商应用。 一是发展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区。园区建于2008年11月,总面积150亩,建筑面积50505平方米,去年11月建立北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为区内电子商务相关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园区共有电子商务类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1700多人,营业额超亿元,初步建成区域IT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产业集聚地。二是建立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基地同时也是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和区青年创业孵化园,由宁波伴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完全市场化运营,去年6月挂牌成立,为企业提供电商代运营、产品摄影美工设计服务、政策扶持、仓储物流服务、电商培训、电商咨询等全套电子商务服务。目前宁波尼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已入驻,基地会员企业去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采用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模式,为创业青年提供“一人一品一店”的“”投入创业机会,目前已有10多位青年开展电商创业活动。基地今年计划在国内各大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北仑制造”旗舰店,实行全网推广营销。


       三、平台服务,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一是建设淘宝网“特色中国·宁波馆”。去年9月落户于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区,将传统供销业务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网上推销宁波特色农副产品。目前入驻店铺320个,生鲜农特旅游类产品达3000多款,与50多个厂商签订供货协议,累计交易量突破4000多万件,其中,我区俞家年糕、通州水产等12家企业签约入驻,去年来销售额达1300多万元。二是建设宁波同城购北仑馆。由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负责运营,去年12月正式上线开馆,消费者可在网上下单选购北仑地产日用消费品,可选择送货上门或快递点自提。目前入驻企业达100多家,为北仑产品拓展新的网销渠道。三是搭建“我是农民”电商平台。由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宁波正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搭建,去年9月份正式启动运营,采用020 (线上订购、线下取货)模式,在农村设立便民服务网点帮村民网上下单,通过农村团购模式集约采购商品后统一配送到各服务网点,每月“农民日”村民到服务网点取货。同时设立农产品网上代销平台,成功帮助农民销售滞销的江山徐香猕猴桃等农产品。目前已发展村级服务网点达72个,供应各类日用消费品达500余种,以及化肥等农资商品,总销售额1300多万元。今年计划增加服务点到200个,覆盖全区较大行政村,还将增加中介、缴费、理财、医疗、旅游、保险等服务,让村民实现“家门口”消费,满足农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


 

(宁波市贸易局供稿)
来源:( 浙江商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