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火炉前守了近8年 只为浴火而生“化”琉璃

26.02.2016  11:42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琉璃挂坠“花生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唐朝诗人韦应物咏叹琉璃高洁清冷,却不知它也可以色泽丰盈。一次市集上,我们遇见杭州女孩圆圆,在一堆艳丽的玉石珠串、夺目精巧的金属饰品构成的复古市集中,她的摊位显得有些素净,如陶瓷光洁却色彩鲜明的琉璃熊猫摆件、看似是玻璃却更为纯净的明珠,一眼相中便好似“”了般,再也难挪脚步。

    “琉璃的美有魔性,让人愿意精心制作、守护。”圆圆说道。而她自己,也如这内外明澈的琉璃,在火炉前一守,便是8年,只为孕育出这浴火而生的玲珑剔透。

     琉璃的美有种魔性

    传说中,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是女娲补天的“五色石”,是承载范蠡与西施动人故事的“流蠡”……然而它还是离寻常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圆圆也曾这么认为。当时,她还是一个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仅在豪宅中见过为数不多却大气磅礴的琉璃艺术品。在与台湾研习琉璃烧制的丈夫相识后,两人开始师从一位老师傅学习琉璃制作工艺。

    “这是条不归路。”圆圆形容道。相较狭义上的“玻璃”(即常见的钠钙玻璃),琉璃最特别之处便是拥有斑斓的色彩。有些天然琉璃母石因含有不同金属氧化物而会呈现缤纷颜色之外,要想在同一块琉璃上呈现不同色彩,依靠的是各类金属元素的添加融合,比如添加纯金便会呈现玫红色。但不同金属成色所需的不同温度,足以导致琉璃在烧制过程中爆裂,这个几率大约30%。

    “琉璃成品昂贵、制作不易,但是实在太美!是无死角的美,像有魔性一样,你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不一样的琉璃。”圆圆感叹。

    如同他们的作品《落日晚霞》:小巧的琉璃球,被镶嵌在银戒之上。从正面看,天蓝色的海水沉底,金黄色的晚霞铺满天空,玫瑰红的轨迹是海天交接之处;而从上方看,三种色彩便呈圆轮状分布,似是沙漠中的自然奇观;从侧面看,还能看见黄与蓝交融出翠色……灵感则来自于一次旅行:“在海边恰好目睹了落日,太阳与海平面交接,那一片都染上玫红,壮观极了。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李静坤 文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