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博弈为双赢

26.01.2015  15:12
              一个时期以来,每逢开学前后总有一部分家长忙碌于为孩子的择师择班之中。细察此番情景,家长使尽浑身解数,常常是无果而不心甘;学校疲于应对,常常落得个里外不是人;孩子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也经常被折腾得一头雾水。长此下去,于家长于学校于孩子于教育都会带来太多的内耗亦或是内伤,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择师择班是怎么来的呢?我以为原因不外有三。就家长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也正因为这一常理,一方面家长怎么为孩子忙为孩子博似乎都不为过。另一方面在这一文化心境下,这山望了那山高,又似乎无所谓。就学校而言,由于师资的资源配置毕竟有限,加上课程的开放度不高,完全由学生自由选师自由走班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此出现这样一个博弈过程,既是教育的进步,又属教育的无奈,只能以时间换空间。就社会而言,多元价值取向的并存,给了现实很多存在的可能,尤其是功利主义下的“变现”文化,“拼爹”文化,“占坑”文化也成为了一种潮流等等。凡此种种,表达的是博弈,折射的是心病,心病还得心药医。
如何共同面对博弈呢?我想有二个关键点。 
              一是家长如何办? 首先要回归育儿育女的教育原点,要从谋师谋班走向谋局谋势,“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盲从,不跟风,不算计,不迷信校园里的“温室效应”,让孩子学会在校园中的自然成长,学会成长中的自然面对,化真实的校园生活为成长的阶梯。正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样,每个孩子的成长必须在历经人生的春夏秋冬,必须历经生活的酸甜苦辣,必须历经成长的喜怒哀乐,要给孩子打这样的成长底子。其次,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自己天然地担负起“第一教师”的职责,不过于外嫁教育的期许。鼓励孩子尊重并喜爱每一个与自己生命有缘的人,要给孩子这份大气。再之,在家长群体的分享中,多观察有正能量的家长,把不必要的燥动平息于自觉的审视与反思中。 
              二是学校如何面对? 客观地讲可以有三个动作。第一现代学校转型。把适应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始终作为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选择成为校园的常态。第二现代课程配套。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形态,鼓励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从“之一”走向“唯一”,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第三现代管理重建。在尊重学生自由选师的时代诉求中,主动摸索学校管理新机制新套路,鼓励教师契约精神下的自由走校,鼓励教师高学术化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幸福导向中的师生共同生活。 
              不管怎么说,当下中国之教育,充满挑战,充满博弈,也充满重建。如何是好?唯有理性,唯有沟通,唯有平和,才能去功利为高远,化博弈为双赢,破纷繁为宁静。教育是有自己的意境的,每个个中之人,家长也罢,教师也罢,学生也罢,应该服帖于她。苏轼讲“绚烂之极终归平淡”应是我们把握文化与坚守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