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破善立开新篇

17.05.2015  14:03

  学习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宜昌创新市场准入、投资制度、行政审批、社会征信、行业自律和综合执法六大体制机制。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用法制思维创新突破,改革就会产生巨大能量。
  宽进,企业入市不再磕碰
  “宜昌改革方案中的制度设计,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加宽了道路,铲平了障碍。”宜昌市改革办副主任李忠远说。
  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真的这么顺当?
  市民陈强想开办一家公司,从事植物提取物研发、生产、销售。3月18日,陈强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递交了申请,三天后,宜昌上福植物原料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营业执照发了下来,上面同时注明了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
  过去办好这套手续,法定时间需要60天,现在只需3天,比上海自贸区还快2天,提速95%。
  市工商局副局长蔡异新说,宜昌“三证合一”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确保审批合法,效率第一,宜昌实行了“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窗发证”的工作机制。此项经验目前已在全国23个省复制推广。
  对申报材料主件齐全,部分材料暂缺的投资项目怎么办?宜昌创新“容缺预审”制度。
  去年底,宜昌三峡制药厂氨基酸项目急需融资,但地下水通道等工程尚未完全竣工,融资受阻,得到企业承诺后,相关部门提前出具房产等相关证明文件并限定用途,企业融资难题迎刃而解,今年1月16日正式投产。
  降低审批门槛,减少审批流程,激发了创业活力。去年,宜昌新登记市场主体9万多家,新增注册资本175亿,新登记企业数月均比改革前增加50%。当年,宜昌被中国区域发展与投资论坛评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城市。
  严管,部门监督法不容情
  低门槛、大通道让企业进入后,如何依法严管?宜昌开创性地实施了由工商部门牵头,公安、安监、农林等39个部门联动共管的“兜底式”综合监管、社会共治机制。
  今年1月16日,在伍家岗城郊,社区网格员例行巡查时,发现业主张某无照经营烟花爆竹。信息通过“社区E通”传上内网,指挥中心迅速下达处置指令。从接到投诉到处理完毕,仅用时48分钟。
  宜昌在城区建立了1412个社会管理网格、31个食(品)药(品)专业网格,两网对接,不留死角。
  去年上半年,宜昌接到食药举报信息486件,较同期增长386%。数据处理显示,冷冻肉、小餐饮、鲜奶等问题比较集中,食药局迅速启动了12个专项整治行动。
  当年9月中旬的冷冻肉专项行动中,在某市场一次性查扣了81吨正在销售的问题产品。去年,宜昌围绕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等“四品一械”,办结了3134件案件,其中,刑事案件9件,实现了刑事案件零的突破。
  宜昌市食药局局长孔磊说,严管不仅没有影响市场发展,反而让市场更健康活跃。
  去年,宜昌食品生物产业突破1500亿元大关。
  谋破,挑战思想解放极限
  改革不是简单的利益调整,既是谋立,更是谋破。“谋破,是对管理者思想解放极限的挑战。”李忠远说:“思想解放不够,改革无从谈起,改革本身是革自己的命、革权力的命、革利益的命。”
  宜昌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市场准入“三证合一”制度,在进行制度设计时,曾遇到难题。比如,要把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写上营业执照,意味着质监部门每年200多万元的办证费收入难以落实,按规定,每办一个组织机构代码证,收费145元。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三证合一”无法推行。宜昌市政府慎重考虑决定,由财政全额支付,改革顺利到位。
  何为权力?签字审批。李忠远说,一个项目要快速落地,前置审批至关重要,这也是改革最难以突破的地方。
  宜昌在设计政府与社会组织脱钩的改革制度时,迈过了一道坎。当时,作为主管机关的市工商联,曾是社会组织登记前的签字部门。与政府部门脱钩,并不是与党群部门脱钩,市工商联作为党群部门,怎么办?正因为思想非常解放,宜昌设计了同样的脱钩制度。就这样,社会组织登记前,市工商联签字环节取消,着重在登记后监管。
  据统计,一年来,宜昌对70多个市直部门的400多项审批事项进行了彻底清理。目前,宜昌市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38项、行政审批前置事项14项、中介服务事项27项,成为全国同等城市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