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政策不断加码 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01.06.2016  21:5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例如,从去年国民到国外抢购的马桶盖、电饭煲等高端耐用品,到如今的指甲钳、电动牙刷、丝袜、卫生巾等一大批质优价廉日用消费品,这都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的质量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那么该如何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呢?


  制造业扶持政策不断加码


  去年以来,我国不断加码制造业扶持政策,以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强国战略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进入二季度以来,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多个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


  同期,《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库项目征集,以及航空、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专项项目遴选工作也陆续展开。


  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回顾上周,我国三天发布三文,更是显示了政府部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度重视。


  5月18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针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对外公布,要求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5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此外,从工信部等部委获悉,一系列鼓励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将会在年内陆续出台。其中包括,目前已基本成型的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规划》、《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等多个产业规划。此外,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专项也将在年内逐一推出。


  抓住机遇 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


  透过以上的利好政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重点发展的方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琦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和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制造业将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进程,相关重点领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将持续引领制造业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力装备、机器人、医药、医疗器械制造、高端消费品制造等领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是互联网将成为制造业转型主要驱动力。下一代通信网络、工业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服务器、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等领域将是机会所在。


  三是绿色发展将成为制造业在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储能装备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分析指出,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标准是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化战略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核心要素。


  工信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建立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强化标准实施,建立规范、透明、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专家认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将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使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有利于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从而改善供给、扩大需求,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中国制造”要提质增效,创新是关键。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列为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之一。


  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而善于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趋势的制造企业将更有竞争力。


  苗圩说,互联网是工业发展的助推手,工业也同样是互联网发展的广阔天地,二者要合力塑造起国家综合竞争新优势。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和“互联网+创业创新”,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也为互联网发展拓宽了空间。


  有分析人士表示,制造业企业只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未来抢占先机。


  在利好政策不断加码的当下,我国制造业发展还需要做好“加减”法。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日前表示,“”就是要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开展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的“三品工程”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提高工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就是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和破产重整。同时,还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减轻税费负担,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此外,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制造”在提质增效升级过程中,离不开“工匠精神”。可以说,“工匠精神”决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质量。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