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09.12.2014  20:10

  12月5至6日,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培训会在开化县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省林业厅副巡视员王章明及全省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浙江大学教授丁平为与会人员作《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研监测》专题讲座,全省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组织这次培训,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保护水平。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体现得最集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于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划定物种保护红线、建设生态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训会上特别强调,要增强重点生态系统和自然湿地抢救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做到“外延”与“内涵”并重,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求各自然保护区要进一步强化保护区内资源的管护;加大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有序推进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真正体现保护区的价值;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探索保护区集体林的管理机制,妥善处理社区问题。

  据了解,浙江省自1956年以来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6个,县级6个,面积达150万亩;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小区350多个,面积达102万亩。各保护区在物种保护、生态安全、科研宣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开化县为例,近年来在加快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古田山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列入建设重点,不断探索集体林租赁经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科研监测、发挥科研宣教功能、推动社区共管,把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了一座科研示范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化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