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谈玉文化:其内涵不会转基因

23.03.2015  11:22

  “玉为何来”2015中国玉器春季展暨大师新品发布会今日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中,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谈及当今玉文化的发展。他表示,工业化、商业化不是玉文化发展的目的,“无论世道怎么变,转基因技术再怎么发展,玉器和玉文化的内涵不会转基因。

  本次展览由中外首工美术馆主办,集中展出了22位国家级、省级玉雕大师近年来创作的200余件作品。

  科技发展越快,手工艺价值越高

  当下玉器行业的发展成了开幕式上嘉宾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盛景涛表示,当前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削弱手工艺的价值。“玉雕是北京工艺美术的燕京八绝之一,是非常传统的一门技艺。我的观点是:科技发展越快,我们的手工艺价值越高。

  他强调,“作为北京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主管部门,我们要坚定一个信念:工艺美术行业传统的技艺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同时,盛景涛也指出,当前玉器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他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我们产业的问题、人才的问题。大家也知道,近些年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我们玉器行业只重材料,不是太注重技艺。我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大众会越来越认可技艺,会普遍感受到技艺的价值。

  工艺美术要发展,但也需要结构调整

  说到玉器行业的现状,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认为,目前的玉器行业、玉器市场都处于“调整阶段”。她称,在某些地方,五分之二的玉器产业都人去楼空了;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并没受到什么影响。

  唐克美说,这正表现了当前玉器行业的调整。对此,她表示认可,“工艺美术要发展,但同时也需要结构调整,我们的产品要更符合市场、符合大众的需要”。

  玉器和玉文化的内涵不会转基因

  除了对于玉器行业现状的关注,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在开幕式中也谈到了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历程。他认为,玉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当中,有两种事物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种是玉器,一种是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玉器和青铜器皆为国之重器,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后来,随着铁器的出现和使用,青铜器逐渐退出了国之重器,青铜文化也中断了,但是玉文化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现在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说:“大约10年前,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如果在中国找一个器物能够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器。费孝通先生没有选择瓷器、没有选择汉字、没有选择丝绸,他认为只有玉器能代表中华文化。尽管玉器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都存在,很多民族都很尊重它,但是形成一种文化的只有我们中华民族。

  在白描看来,“中华玉文化在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构成序列中是一条主脉”。他还进一步解释到,“有人说,儒教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主脉,没错,但是儒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要比玉文化晚好多好多年。而且我们看到,儒文化的很多资源和营养取自我们先人对玉器内涵的一种诠释。

  谈及当今玉文化的发展,白描表示,工业化、商业化不是玉文化发展的目的。他说:“无论世道怎么变,转基因技术再怎么发展,玉器和玉文化的内涵不会转基因。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