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厂”“正厂”or“副厂”? ——汽修厂玩起文字游戏让消费者蒙受损失

11.01.2016  18:17

    “都说汽修行业黑幕多,我这回可算是领教了,以后修车一定得多留个心眼。”一次修车经历,让消费者张先生发出由衷感慨。

      事情还得从今年10月底说起。张先生所驾驶的广本车在一次事故中遭遇追尾,对方保险公司全额承担4000余元的修理费,将车安排到象山某汽车修理厂维修。不出一周,车修好了,但张先生看着车辆修复部位隐隐感觉有问题,新换的后保险杠缝隙有些大。难道汽修厂给更换的两个后尾灯和后保险杠并非原厂配件?张先生向保险公司索取了车损维修清单进行核对,并两次前往汽修厂进行核实,但对方不置可否的态度令他更加生疑,于是决定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这也算是一家比较正规的汽修厂,而且保险公司给车辆定损的价格不低,这些非原厂配件的价格肯定达不到定损价格。”张先生很是气愤。

      了解情况后,象山县市场监管局即刻组织执法人员前往汽修厂调查,在库房电脑中提取了张先生车辆配件的进货、领用及维修等记录,发现进货清单显示后尾灯产地为广州,而后保险杠产地却为江苏,且进货编码与维修领用单上的记录并不对应,价格相差较大。

      事情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但汽修厂负责人却连连喊冤,“我们从未答应全部给他换‘原厂’配件,保险公司定损的4000多块钱包括了材料费和工时费,我们不可能做亏本生意。”他同时表示,张先生自始至终都未提出更换“原厂”配件,且两个后尾灯确实是“原厂”,后保险杠也来自杭州某知名汽配商的“正厂”配件,并无质量问题。至于配件编码不同的问题,他解释是打印错误,不久后也提供了一份盖有汽配商公章的后保险杠出库单自证清白。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原厂”配件是由整车厂家授权委托第三方零配件供应商生产,经整车厂家认证后供货给4S店的,质量好,价格高。而“正厂”配件同样由正规第三方零配件供应商生产,因缺少整车厂家认证直接流向市场,价格较低,但质量相对于非授权厂商所生产的“副厂”配件要好。

    “我记得当时向汽修厂提出更换‘好一点’的配件,他们也说是‘正厂’配件,我以为就是‘原厂’的意思,哪知道他们跟我玩文字游戏。”张先生如梦初醒。

      在汽修厂的车辆维修合同和保险公司的车损情况确认书中,张先生也未明确标注使用“原厂”配件,无法认定汽修厂存在欺诈行为。

      工作人员尝试现场调解,但汽修厂负责人态度坚决,不肯调解。最终,张先生碍于证据不足,百口难辩,只能把这次修车的经历买做教训。

      当前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周边服务行业迅速崛起,以汽车维修行业为例,象山县目前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数量已接近300家。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车主,修车时尽量选择4S店或信誉较好的汽修厂,确认维修项目,并向汽修厂索要材料使用单据,与维修合同、结算清单的项目及价格仔细核对,如有其它维修要求,务必在维修合同上注明,一旦遇到纠纷应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