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跟班记丨为过台,她们直接睡在车里

15.03.2017  12:33

  近年来,众多民营剧团活跃在我省基层演出市场,成为一大文化现象,极大地填补了浙江专业文艺表演院团数量有限、演出不足的空白,广受农村观众欢迎和好评。截至2017年,我省已有民营剧团上千家,涉及越剧、京剧、绍剧、婺剧等25个剧种,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这些出身草根,服务百姓的民营剧团,活跃在浙江大地,成为了农村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一周里,记者跟随浙江温岭越剧三团,共赴乡镇、海岛演出,感受她们戏里戏外的喜怒哀乐,粉墨人生的酸甜苦辣。

  浙江新闻客户端今起推出“戏班的故事——我在民营剧团的蹲点日记”,讲述戏台背后的故事。

  为过台,她们直接睡在车里

  3月13日 星期一 雨

  睡在哪里?清晨七点,从杭州赶往鳌江的高铁上,这个问题折腾了我三个多小时。直到来到平阳县水头镇埭头自然村空置的村委会大楼时,答案才揭晓。空荡的房间里,竟然支着不少款式各异的帐篷。这儿,就是戏班子安营扎寨的地方。看来,团长邵彩娇跟我说的“自带铺盖”,还真不是开玩笑的。

  剧团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

  想到这儿,我暗自庆幸:幸好,为了这次蹲点,特意买了睡袋。不过,悬着的心依然没有落地,因为今晚,剧团演完在埭头村的最后一出戏,就要连夜拔营赶往象山。所以,房间里已经有人收拾好了自己的铺盖卷。除了团长,在戏班里负责烧饭的大娘,是最主动和我搭茬的:“这个村的住宿条件,算是好的了。”所谓好的标准,就是每一层都有卫生间,烧水洗澡比较方便些。大娘边跟我先聊着,边为演员们准备午饭:肉饼蒸蛋、咸菜茭白、春笋烧肉……

  摆摊的小贩来戏台前售卖小吃。

  今天,是温岭越剧三团在埭头村唱戏的第五天。五天前,当地村民为了庆祝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的物资交流会,凑钱请来了他们。从3月9日开始,剧团在村里临时搭设的戏棚子里每天唱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温岭越剧三团建团37年,是在浙江民营剧团中,颇有名气的一个剧团。因此,连着五天的演出,场场爆满,尤其是这最后一天。

  当天演出剧目《血手印》。

  下午一点,天上飘着雨,大戏棚里的几百个座位,被挤得满满当当。戏台看着简陋,却配备了LED屏幕等先进装备,轮番播放着演出剧目、演员名单等信息。演出的剧目是《血手印》。在民间剧团摸爬滚打30多年的邵彩娇,对观众们的心理早已熟稔:“大家就爱看这种大悲大喜,跌宕起伏的戏,不过,戏的结局必须是大团圆。

  如果把搭在小村子里的戏班,当作是一个草台班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原本只是打算在台下看看演出情况的我,竟然就坐在位置上,饶有兴趣地看起戏来。

  观众在台下拍得停不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小村子里的戏班,我竟然想起了《霸王别姬》中四爷形容程蝶衣的那句话:“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从台上到台下,仅有一两米的距离。当家小生李琼燕在戏台上潇洒演绎,一颦一笑,又何尝不让台下的每一个人动容呢?或许,一个演员的感染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她的唱腔、身段和功底,而更来自于每一位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对演出的认真态度。“他们团能文能武,我可是特地过来看的。”戏迷陈亲崇从平阳县城赶过来,坐在第一排,架着自拍杆拍得停不下来。

  幕布之后,就是后台。

  从台前走到幕后,仿佛换了一个世界:拥挤、忙碌,而又秩序井然。从幕布前退下来的演员,立马收起了笑容,甩下道具,投入到下一幕的准备中。每个人都穿着白色的水衣水裤坐在一个大箱子前面,认真地化着妆。下午这场戏,团长邵彩娇自己也要上场,出演包公,妆容比较复杂。“我起码得画半个小时。”邵彩娇说。

  上台前,演员抓紧练功。

  每个人面前的这只箱子,堪称演员的“百宝箱”,里面放着个人自用的头饰、服装、化妆用品和各类道具。化妆的时候,箱盖支起来放一面镜子,旁边夹上台灯,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化妆台。而候场的时候,刷刷手机,看看剧,箱子就成了桌子。每人一张凳子、一个箱子,在后台的时间里,大部分演员就守着这么小的一块活动范围。

  后台的箱子前面,就是演员的主要活动范围。

  尽管戏台上,高潮一轮接着一轮热闹非凡。幕后,却几乎没有人说话。偶尔有人会轻轻地练着词儿。初来乍到的我,也不敢打扰她们。“就这样,话都在台上说完了,台下就都静着了。”后台的一位阿姨看我不知所措的样子,笑着说。

  管服装的阿姨动作很快。

  三个小时的演出,戏台上下,演员、乐队、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大家交流不多,但是却十分默契。管服装的阿姨十几秒就能帮演员穿好戏服,用别针“”出腰身;拉幕布的光头师傅经常跟着哼唱几句;搬道具的大伯熟记每一幕之间转换的物件,特别娴熟利落。

  就在演出快要结束的时候,又是令我感到新鲜的一幕发生了。埭头村的村民们给剧团送上了锦旗和礼物——竟然是不锈钢脸盆。结果这颇具特色的礼物让小演员们很高兴。

  邵彩娇告诉我,自己16岁开始在民营剧团登台唱戏,第一次收到的礼物是一个刷牙杯。“以前都是送牙刷、肥皂,农村人实在,一直都是比较实用的生活用品。”邵彩娇说。

  一段演出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段行程的开始。晚上22时,曲终人散,当小村子重回宁静,全团的48个人正在忙不迭地整理行李、道具。第二天,他们就要在象山县石浦镇高塘岛乡江北村演出。我拿出手机搜了一下,从这里到江北村,全程370多公里,车程近6个小时。因此,剧团只能连夜赶路。

  22时30分,一切收拾妥当,剧团的两辆货车、一辆客车,载着所有演职人员和剧团的家当,从小村子里悄悄地出发了。车行半程,停在了宁海服务区。窗外的小雨依然淅沥不停,车里依然很安静,有人已经早早地进入了梦乡;有人还在静静地刷着手机。所有人就这样以车当家,调整一下座椅靠背,浅浅窝上一宿……

  邵彩娇和我开玩笑说:“你运气可真好。”原来,这样的远距离夜奔,在温岭越剧三团并不常见,因为过于疲劳,会影响演员们的状态。但是,既然已经接下了江北村的邀约,他们就要保证准时为乡亲们送上一场大戏。让邵彩娇欣慰地是,没有人抱怨,“大家都足够专业、足够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