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书写中国梦的萧山篇章

07.11.2014  13:34

  一湖秀水,十里美景,壮阔钱潮,文脉悠远;
  八千年跨湖桥独木舟悠悠驶过,两千年建县史赋予了萧山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百折不挠的萧山人,用肩膀担出了围垦文化,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过上了富美的生活,他们披荆斩棘、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用自己的双手,绘出了中国梦的萧山篇章。
  10月23日晚,萧山区“五水共治”主题宣传大型音诗画《一江好水·幸福来》在湘湖边以美轮美奂的形式展现,这场宣传演出,用文化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说明“五水共治”的重要性,文化助力,全民参与,戮力同心。
  近年来,萧山区以文化强区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精品创作、演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脱颖而出,文学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助力萧山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节能减排、落后产能淘汰、污染企业关停,一项项重点工作,萧山克难攻坚,砥砺前行。
  今年,萧山文化精品创作再出佳绩,小品《防不胜“访”》获得浙江省第25届戏剧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银奖,《社区轶事》喜获“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银奖。根据杨家将历史故事改编的绍剧大戏《壮心不已》获2014“西湖之春”艺术节暨杭州市新剧目汇演优秀剧目奖。今年11月中旬,小品《防不胜“访”》还将参加第12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

   草根文化源于萧山特色土壤
  沙地文化、围垦文化是萧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萧山著名作家陆亚芳和沙地文化研究学者孙明明根植于沙地,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的作品中舍不了沙地情、道不完沙地文化、学不完沙地精神。
  贫瘠的沙地对辛勤劳动人民的回报是丰厚的。沙地养育了陆亚芳,给予了她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从1990年开始,她的长篇小说《沙地》、《日出草荡》成为了当时的精神坐标,有数十部中短篇小说发表在《当代》、《西湖》等文学期刊上,作品曾多次获奖。
  文艺作品的力量是强大的,在那个年代,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立潮头的沙地精神鼓舞着萧山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下,萧山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步入城市化发展轨道。
  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春天。1986年,萧山文联正式成立,文艺界风起云涌。“青年诗社”、“北极光诗社”、“江峙书画社”、“之江书画学会”、“湘湖书画研究会”成立,《紫罗兰》、《三原色》、《新潮》、《星光》等一批刊物陆续创刊,摄影协会的会员奔赴全国各地拍摄风土人情……
  近年来,萧山文化、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早在2003年,萧山就制定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逐年增加对文体事业的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区级文化单位的艺术创作、精品生产和群众文体活动。
  就这样,草根文化有了新的生机。前不久,戴村镇尖山下村的村歌《尖山下,我的家》一举夺得全国4项大奖,被评为中国十佳村歌之一,几乎囊括了比赛设立的所有奖项。“这首村歌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唱出了尖山下特有的秀丽景色和文化内涵,如村里的亿年火山和尖山下跑马灯等‘非遗’文化。” 村里的负责人介绍说,“因为有着特别的动听之处,才得以代表萧山,被选送至‘全国村歌大赛’的舞台,最终为全国观众所听到。
  新青年歌舞团是萧山当地的一家民营演出公司,在演艺产业的产值、精品创作、公益演出、获奖情况均在全省(民营团体)中名列前茅。他们编排的都市时尚剧《寻找雷锋》,于去年3月起在全省基层巡演,共计30多场。他们把新时期雷锋精神带到田间地头、企业学校,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前,新青年歌舞团与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达成签订新三板挂牌协议,成为全国率先启动新三板挂牌上市程序的文艺团体。
  截至目前,萧山共有1083名文艺骨干。其中,属于国家级文艺协会的有45人;省级协会的有175人;市级协会的有295人。

   文化助力 中心工作稳步推进
  “三改一拆为百姓,生态治理为农村,农村土地要盘活,功在当代利千秋……”今年9月,一出用临浦土话排出的快板《夸一夸“三改一拆”行动好》在临浦镇文体中心广场掀起了热潮。创作者是临浦镇文化广播站站长邵威。如今在萧山,镇(街)艺术团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村里月月都有演出节目,十几个演出团队轮番上阵,为的就是满足村民精神需求。
  这出快板用的是当地土话,符合当地老百姓的口味,再用文艺形式深入浅出推广“三改一拆”,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老百姓的传统思维,邵威说:“这只是宣传的其中一种形式,为的就是在取得行动实效前,让老百姓先对‘三改一拆’有更宽广的理解,营造支持征迁、促动签约的良好氛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让应有利益回归百姓。
  的确,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老百姓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山独特的文化模式得以呈现,以文艺作品助力全区中心工作,草根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再次回到老百姓身边,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
  最清洁城乡工程、五水共治、廉政文化建设……邵威也有不少作品。邵威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金燕子”。从2012年开始,萧山实施“金燕子”文体工程,目前已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培训、制度化管理的区、镇(街)、村三级“金燕子”文体辅导员队伍。如今,全区共有6000多名“金燕子”活跃在城乡,他们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在城市和乡村播下了一颗颗文化种子,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创作、演出、转变,在一批草根文化带头人的引导下,老百姓轰轰烈烈参与到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轨道中。
  据悉,临浦镇临一村5天时间里拆了20000平方米“一户多宅”,去年,萧山区已改造城中村427.84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45.74万平方米,改造旧厂区86.89万平方米,控违拆违方面,已完成354.43万平方米拆违工作,多项工作名列全省第一,创下了“三改一拆”的萧山速度。
  今年年初,萧山喊出以铁的决心,铁腕治水,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口号。半年来,萧山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在打响一场场攻坚战的同时,萧山区精心筹备,创作编排了一台有关“五水共治”主题宣传的大型音诗画《一江好水·幸福来》,近300名群众演员参与演出,以浓浓的乡愁与情感,讴歌与抒发萧山人民治水的成就和信心。
  截至目前,萧山已累计投入资金25452万元,124.2公里“黑臭河”65条(段)已完成整治113.95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178个行政村均已完成图纸设计,其中139个村已进场施工,开工率为78.1%,累计完成镇级污水管网建设52.21公里;134家重污染企业实施整治33家,完成101家。防洪排涝方面,钱塘江海塘加固及船闸工程(七甲闸至五堡闸端)已完成年度目标的88%;钱塘江治理工程浦阳江萧山段已完成年度目标的91%。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加快推进,到今年年底,萧山将贯通全区污水治理三条主通道,完成三大区块截污纳管,建成全省领先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模式。
  此外,萧山还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主线,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利用“周末剧场”室外广场舞台向城区市民开放,并延伸到瓜沥、临浦等镇街分剧场,热情讴歌党的奋斗历史和光辉业绩,进一步营造“激情干事,比学赶超”,同心协力大干2014的工作氛围。
  为弘扬美德文化,萧山开展了“美德力量·四季风”活动,其中“美德秋收行”,侧重以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艺术团的演员们在传播美德的同时与民同乐。
  此外,萧山还每年举办“萧然清风”廉政文艺巡回演出,用歌舞、小品等节目深刻揭示党政清廉、干部勤廉、社会崇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每年的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活动,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验了文化繁荣发展的魅力。
  今年6月,萧山推出了“萧山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14年服务菜单”,村民只要动动笔,精彩的活动便准时会在村文化礼堂的舞台上呈现。

   本土文化唱响主旋律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防不胜“访”》的导演蔡海滨说,他的创作灵感主要源于生活经历,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所以他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要把应对上级的服务态度来服务老百姓,不迎合,不投机取巧,实实在在做好服务工作,那就是作品要传递的意义。而蔡海滨是今年萧山区文化馆人才引进的优秀人才之一。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对此,萧山做出了努力。
  今年8月,萧山“文艺之家”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1700万元,总占地面积11.3亩,建筑面积2509.79平方米,集文艺创作、培训、交流、展演等功能于一体的这个公益性文化平台,成了本土文艺工作者们共同的“”。
  此外,萧山区还出台了《萧山区优秀文艺作品(项目)扶持办法(试行)》,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文艺创作专项扶持资金。其中,对于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国家至高奖项的文艺创作者,单项奖金最高为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一批热心的文艺界人士先后在有条件的镇街、企业建立起了文艺基地,如所前云都书院、楼塔岩山中心小学绍剧传承基地、萧山三职影视协教学基地等特色阵地。
  去年,萧山绍剧艺术中心首次赴台进行文化交流,除了“走出去”战略,今年,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首次以院团联合的形式招生,选拔了一批绍剧小新星。此外,绍艺中心开展了《三打白骨精》校园巡演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目前,萧山区61个“非遗”项目都将与萧山区内学校结对,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此外,还通过文化艺术节、文化产业平台,比如举办中国(萧山)跨湖桥文化节,建立雅客艺术创意园让本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主任董东说,接下来,一部反映杨时修筑湘湖的故事即将被改编成绍剧《湘湖》,目前还在创作当中。
  萧山文联副主席俞梁波介绍说,一部展示湘湖三期建设成果的报告文学《圆梦湘湖》已经在创作中,力争在湘湖三期开园前完成。同时,一部记录村庄发展的《村庄史》正在创作中,“这部作品记录个人创举到整个村庄的巨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山这块土地上财富创造的力量。”俞梁波说。
  目前,长篇小说《村庄史》、情景剧《烈火中永生》被列入2014年度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项目,歌舞剧《寻找雷锋》、电视纪录片《烽火湘师路》、动画连续剧《阿优之爆笑校园》、广播剧《暖洋洋的好日子》获杭州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奖。情景剧《烈火中永生》、绍剧《壮心不已》、长篇小说《村庄史》正在申报2014年度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歌舞剧《寻找雷锋》、广播剧《暖洋洋的美好日子》正在申报2014年度省“五个一”工程。
  本版图片由萧山区文广新局提供(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