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狂购万科股 是相爱还是相杀

06.08.2015  11:32

    各类险资从二级市场大举进攻,已入主A股25家房企的前十大股东

    房地产与金融的结合已然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在提供资金后盾的同时也给传统房企带来“易主”危机——越来越多的“野蛮人”,正从四面八方涌来,它们抡起资本的大棒,试图砸开上市房企的大门,甚至夺取控制权……

    今年7月,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连续“举牌”,拿下万科总股本的10%,成为国内房企龙头万科的第二大股东。其来势之汹汹,引发了人们对于万科控制权的担忧。

    其实,早在前海人寿之前,生命人寿、安邦保险、中国平安等险企已经在房地产界掀起巨大风浪,成为金地、碧桂园等国内大型房企的第一或者第二大股东。他们与上市房企管理层之间,上演着一幕幕“相爱相杀”的大戏。

    险资企业屡屡举牌上市房企

    成为25家房企前十大股东

    7月10日,万科公告: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耗资80亿元购入万科A股5.52亿股,占万科现有总股本的5%,触发举牌红线。7月24日,万科再度发布公告,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拿下万科总股本的10%,再次触发举牌线,两次举牌总耗资为160亿元左右。

    所谓“举牌”,是指投资人在证券市场的二级市场上收购的流通股份超过该股票总股本的5%或者是5%的整倍数时,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必须马上通知该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并予以公告。

    万科只是大批被险资举牌的房企之一。从2013年初首度举牌金地集团以来,生命人寿在2014年又接连举牌,当年4月成为金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在去年三季度增持股份至29.9%,逼近要约收购线。安邦保险去年也四度举牌金地集团,到去年底合计持有金地集团20%股份,成为金地第二大股东。

    今年4月1日,中国平安入股碧桂园,共斥资62.95亿港元持股9.9%,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3日,在133家A股房企中,险资进入前十大股东的房企有25家,占比达18%,其中,中国人保入股5家房企,安邦保险入股4家,中国人寿入股3家,生命人寿与前海人寿均入股两家房企。险资对于上市房企的钟爱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分析,上市房企近几年市值被低估,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救市动作之后,未来业绩预期向好,因而部分股权分散、市值相对低估的房企受到险资的青睐。今年六七月的股市震荡之后,万科的市盈率仅11.2倍,相比A股上市房企31.83倍的平均市盈率低了六成,其1.81倍的市净率,也不到3.65倍的平均市净率的一半。为配合救市,7月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投资蓝筹股做出松绑,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由总资产的5%调整到10%,这也给了前海人寿大量买入万科股份的契机。

    部分险资入股上市房企,则是为了形成战略合作,挖掘业主的保险、投资、理财、资产管理、养老等多种需求,扩大资产管理规模。

    相爱相杀的资本大戏

    在险资与房企间上演

    对于这些金融大鳄,传统房企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实力雄厚的险资若是安于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并在资金上提供帮助,上市房企自然有一种“好风助力上青云”的感觉。另一方面,上市房企又担心险资化身“野蛮人”,靠资本力量夺取管理层的控制权。

    中国平安入股碧桂园,碧桂园称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背靠平安这棵大树,碧桂园改变过去“坚持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开始全面进军一线城市,并迅速落子上海、深圳、广州。碧桂园这一战略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平安的意志。此前,平安不动产杭州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就说过,平安的战略就是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区拿地,并以刚需和改善项目为主,这能确保去化速度与资金周转率。然而,对于这一战略,碧桂园内部目前仍有不同的声音。

    如果说碧桂园与中国平安尚处在“蜜月期”,那么金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生命人寿与第二大股东安邦保险则已经暴露出“野蛮人”的面目。在金地集团5月8日召开的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核心员工项目跟投议案、选举丁玮和王俊为独立董事的议案均被生命人寿和安邦联手否决。

    生命人寿和安邦之所以联手否决金地管理层提名的独董,被认为是二者想让它们自己提名的独董进入董事会,以制衡“一家独大”的金地管理层。而否决员工跟投制度,明面上看是不希望今后因少数股东权益的增加而减少金地整体项目的利润,进而影响自身的股东权益,但不排除二者是想通过在股东大会上行使否决权,来彰显大股东的地位,这为今后的控制权之争埋下伏笔。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史一方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