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美好时代在前方

13.04.2016  18:26
  如何看待制造业?这既不是一个伪命题,更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笔者长年累月采访企业,近年来轻制造业的声音在加重,去制造业的走势在加深,这可是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并加以引导修正。
  制造业是工业化的主体,工业化未结束,制造业也就未结束。欧美国家工业化经历二百多年的时间,才进入去制造业的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也才走了二十多年的时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这些国家启动再工业化的宏大计划,作为振兴经济的新引擎。我国工业化进程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几十年,从时间长度看远远不够。当然时间并不是唯一标准,但我们制造业发展水平充其量处在第三方阵,同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仍处于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时代,制造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以互联网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崛起的浪潮下,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实体经济已经无足轻重了。一位制造企业的老总说,离开制造业的实体经济,互联网的虚拟经济什么都不是。这话或许过头了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离开制造业的产品,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引领作用在加大,但如果因此就可以得出制造业已不重要的结论,那就大错特错了。且不说现代服务业当中,很大一块来自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没有制造业的长足发展,就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存在,更何况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恰恰是服务业中最坚实的基石。换句话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完全建立在制造业高度发展基础上的。
  去年股市诞生了一个新说法,叫股民只有7秒钟的记忆。笔者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总结金融危机教训时,整个社会包括舆论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时隔不久,人们的记忆似乎确实容易健忘。近年来坚持实体经济、坚守制造业,从社会氛围到舆论声音,似乎都大大淡化和减轻。这种现象是很要不得的,是有害的。
  轻制造业和去制造业,主要成因是制造业利润减少。记者在温州做过两次深度采访,许多制造企业反映利润只有5%以内。今年全国两会,浙江几位著名企业家反映制造业利润如刀片一样薄,引起高度关注。不解决这个问题,制造业的前景堪忧。令人欣喜的是,浙江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30条意见汇聚了降低企业各方面成本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具体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把制造成本降下来,让制造业利润上升,企业有积极性,市场有竞争力,制造业就能打开广阔的空间,就能焕发出青春活力。
  传统制造企业关停速度在加快,实体企业消失名单在拉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最终还得从企业内因去找。环保门槛过不去,产能过剩遭淘汰,市场竞争力不强,其实这些背后的根源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造业发展的脚步,始终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共同前行的。一部制造业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的历史。但凡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往往生存和发展得很滋润。记者去年采访杭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解剖其之所以有可能成为“北上深”之后的第四座经济大城市,就是因为其信息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记者连续两年采访滨江众多制造企业,多个企业老总在回答速度增长问题时众口一词地说,不好意思,只增长50%或60%,“风景这边独好”的印象格外深刻。唯有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方能最终走出制造业的困境。
  制造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节点上。全球制造业都面临着一个深度转型的关键时刻。美国再工业化把高端智能制造和物联网革命作为主攻方向,德国等欧盟各国把工业制造4.0作为追求目标,日本则把机器人新革命作为制造业的复兴战略。综合世界趋势看,“互联网+”、机器人智造,将成为新时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这说明制造业时代远远没有过去,即使几十年后到达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仍不会减弱,任何轻制造业和去制造业的声音都是不可取的。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占到了全省工业的93%,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尽管服务业在去年首次超过第一、第二产业的总和,但制造业创造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仍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浙江制造业的深度转型,近年来已经有了一个卓有成效的开始,已经走出一条正确的、清晰的、具体的新路子。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相继发布《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全方位推进以“互联网+”和机器人为抓手的智能制造。当下的制造业下行压力,只是一个短时期存在的现象。只要咬紧转型升级不放松,制造业强省的目标必然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得到实现。
  大趋势预判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人猿区分的标志,就是从制造劳动工具开始。一部人类进化的历史,也是制造业发展的历史。18世纪中叶开启的工业化,更是把制造业推上现代经济发展的中心舞台。制造业贯穿于工业化全过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进步,须臾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制造业这一主角。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