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上做“加法”常能获得“乘法效应”

12.12.2015  19:06
   坐在办公室里做不好群众工作
  余杭“组团联村”推进社会治理大联动
  余杭街道义桥村,村里的加油站眼看就要开工建设了。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建设用的是省级水库移民政策资金,功能上除了能壮大集体经济,还能为村里3位三峡库区移民提供就业,这3人移民之前因为语言、生活习惯等原因一直没有工作。
  这是余杭街道干部在“组团联村”工作中,根据收集到的问题,积极与区级有关部门对接,寻找解决方法并最终顺利实现突破的一个典型案例。
  今年9月,余杭启动“组团联村”工作,把联村走访、党员承诺制等原有的群众工作方法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有机结合,有效整合综治、党建等多张“”,推动街道落实主体责任。这个做法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困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实际问题,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治理大联动工作。
  “组团联村”工作按照“一村社一组团”方式组建,由镇街区管干部担任团长,实行团长负责制,团员由相关镇街干部组成,一对一联系村社,全体镇街干部都参与到联村工作中。“周三无会日,当天下基层”已成为常态。余杭街道副调研员章根法说:“我真切地体会到,坐在办公室里做不好群众工作,只有走进村民家中,面对面地入户走访联系,才能了解到实际情况,将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只要我们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群众是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的。
  
   让党员干部冲到“阵地”上
  下城区首创项目大党建机制
  老党员夏中雨站在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喜气洋洋的开工现场长吁了一口气——紧绷了一年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舒缓。农都农产品产业园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批直到开工仅用了10个月时间,被业界称为“火箭速度”。而如此神速与下城区推行的项目大党建机制不无关系,该机制把干部派到项目中,支部建在项目上,服务围绕项目做,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以来,下城区共选派了56人次的“退二线”干部来到重点项目一线,担任项目专职联络员,刚转任调研员的夏中雨就是其中一员。夏中雨联络的项目就是“老农都市场”,在项目“孕育”到“出生”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夏中雨印象深刻。农都产业园要配套建设一个近万平方米的华东地区最大冷库,但在消防审批上卡了壳。夏中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门找到来杭州开会的北京消防专家求教,又通过项目党支部召集相关设计人员、审批人员一起开协调会,将冷库面积缩小到4500平方米,终于按进度通过了审批。
  正苦心谋求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全域中央商务区的下城,版图内有20个重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其中“杭州中心”、武林广场地下商城等项目更是时间紧、任务重。该区首创的项目大党建机制便是引入“党建+”的理念,将无形的党建力量投入到有形的项目阵地上,按照每个项目特点量身配备有相关经验的“项目专员”,并建立“项目党支部”,通过沟通协调、协商议事、整合资源等机制的运行,把组织资源转化为项目建设的资源,为项目建设提供最贴心服务。
  农都产业园、长城机电市场搬迁工程……项目审批有人代办,安全生产有人监督,群众纠纷有人调解,居民诉求有人回应,大项目不仅成为优秀党员建功的“阵地”,也成为历练年轻党员的“基地”。正如该区组织部长林炳达所说,“党建+工作不是‘花拳绣腿’,也不需要太多的口号,能否解决问题,才是衡量党建+工作成败的标准。”(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