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杭州外贸再迎2015“开门红”

17.03.2015  18:16

  尽管最近几年不少外贸企业都在抱怨“日子不好过”,但在做了二十多年外贸、以传统手工具产品为主打的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组组数据里透出的却是相当不错的年景——持续多年正增长之下,企业甚至还在去年走出了一条姿态优美的“小阳线”。率先披露的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14年度巨星科技的营业利润增长了34.5%,净利润增长21.09%。
  在杭州外贸圈,逆市增长的不只是一家巨星科技。杭州市商务委员会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杭州外贸出口分别保持10.4%和11.35%的两位数增幅基础上,今年1-2月出口额达70.79亿元,同比再增22.5%,实现了“开门红”。在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外贸形势之下,如此漂亮的增长“曲线”放眼全国都不多见。
  创新驱动增长,这是很多外贸企业的经验之谈。而对于杭州整座城市而言,“创新”更是一项政府搭平台、企业显活力,从产品、理念到管理、服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通过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稳定外贸增长相关政策,制定、完善全市外贸扶持政策,杭州市商务委一面加强与专业展览公司的战略合作,提高杭州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面多管齐下推进外贸转型、优势提升和风险防控,为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打响品牌增添发展新引擎。
  有理由期待,“开门红”只是一个抢眼的亮相。围绕3月12日刚刚获批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一重要发展契机,抓住“工业化4.0”、智慧经济时代的全新机遇,瞄准“一带一路”新兴市场,2015年杭州外贸还将站上一片更广阔的舞台。

   600多项专利孵化出一只只“下金蛋的金母鸡
  创新产品 让传统产业也有“春天
  在巨星科技四楼的样品间里,有一把颇具传奇色彩的螺丝批。与我们大多数人家用的螺丝批不同,这把螺丝批自带开关,楔形头上还有个可以上下自由活动的“盖帽”。一旦锁定开关,无论你手腕如何转动,手中的螺丝批都会始终保证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用力。这么一把小小的螺丝批,在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连锁超市LOWE'S里的售价是30美金,相当于近200块钱人民币,一年可以为巨星贡献1亿多的销售额,毛利率高达50%以上。
  在巨星看来,杭州企业的一把螺丝批之所以能占领欧美主流市场,卖出高价,靠的正是产品独特的创新优势。“国内外制造螺丝批、榔头、扳手的企业很多,五金工具也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就是这样看似传统的东西,一旦能够抓住国外消费者的特点加以创新,同样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何天乐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巨星的产品研发团队就有995项新设计,其中的390项最终都直接转化成了产品,投入生产、销售。每年在HOMEDEPOT、LOWE'S、Kingfisher、WALMART、SEARS、Carrefour、AUTOZONE、Pep Boys、Grainger等全球大型五金、建材、百货、汽配连锁卖场销售的巨星产品中,有近一半都是新产品。
  而通过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巨星的很多新产品也都成了别人难以模仿、能够持续“下金蛋的金母鸡”。“去年我们申请了113项产品、设计专利,其中有15项是国外专利,总共加起来,现在巨星科技已经手握600多项专利。”何天乐透露,凭借这些专利支撑下的创新产品,传统外贸产业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无论欧美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市场环境如何起伏,从2010年起巨星每年都能保持10%-20%的稳定增长,2014年净利润增长甚至超过了21%。而反过来,这种创新活力又正在成为企业进一步扩展产品链、扩大市场份额最强有力的基石。
  在放着传奇螺丝批的那间样品间里,你还可以找到嵌入了智能芯片,能自动控制温度与时间的烧烤叉等各种智能工具,可以找到激光标尺等各式激光工具。何乐天告诉记者,看中“工业4.0”时代巨大的发展空间,类似的智能工具将会在未来巨星的产品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例,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涉足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全新团队也有望组建完成。

   从不起眼的小角落到国际展会上当仁不让的核心位置
  创新服务 叫响国际舞台上的杭州品牌
  和巨星一样,海康威视也很擅长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不过与之不同的是,海康威视搭上了信息经济、智慧城市发展的“快车”。从2003年进军海外市场,赚到第一个100万美元,到业绩超越绝大多数国际一流公司,海康威视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
  “至少在2008年以前,中国企业想要在海外打响品牌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初拓海外市场时的艰辛,以前一直负责海外业务的海康威视副总裁蔡定国深有感触。不过他很庆幸企业在走出国门之初就给了自己一个“成为世界一流的安防品牌”的梦想,从产品设计、质量到配套服务、团队建设每个环节都按照国际标准来打磨,并且最终抓住了2008年这个树立品牌形象的最佳时机。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不少国际买家开始把目光转向因为奥运会而整体形象快速提升、产品质量同样国际一流的中国企业。“与更老牌的欧美安防品牌相比,我们的价格更有竞争力,但又不是以低价取胜,我们胜在高性价比。”蔡定国坦言,正是这种定位不仅为企业此后大举进军国际安防市场找到了准确的切入口,也让“海康威视”这个品牌的附加值得以提升。而这种所谓的“品牌价值”最终也不仅仅体现在海康威视的产品质量上,更体现在一整套系统化的服务上。
  现在的海康威视既提供不同功能的数字和模拟监控系统等硬件设备,也提供存储、应用等软件系统的“一站式”服务,营销及服务网络已经覆盖美国、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英国、荷兰、波兰、俄罗斯、新加坡、香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迪拜、南非等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至今,海康威视已经连续四年在国际权威统计机构IHS的排行榜上位列全球视频监控企业的第一位。刚刚过去的2014年,海康威视实现营收增长60%以上,其中海外市场的增幅甚至高达80%以上,持续引领中国安防产业的发展。
  蔡定国还记得,2005年刚去美国参加国际安防展时,海康威视只能“”在最不起眼的小角落里。而现在,几乎各大国际安防展都会把最核心的位置留给海康威视,与Sony、Honywell这样的国际大牌同台共舞,发出“中国创造”的声音。
  所有这些,彰显的都是品牌的力量。在杭州,拥有这种力量的外贸企业并不在少数。就在去年,杭州市商务委又牵头新评选了出口品牌企业36家、省出口品牌企业15家,一份《杭州市品牌出口三年行动计划》也新鲜出炉。2014年,全市名牌企业共完成出口97.3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75%。围绕“品牌导向、科技兴贸”的总战略,一股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正帮助杭州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刮起新的旋风。

   把你的客户变成我们的客户
  把你的海外仓变成我们的海外仓
  创新平台 让外贸企业们“抱团”发展
  沿着秋石高架一路向北开上320国道,一分钟内你就会途经两个外贸“大户”:众望布艺和中亚布艺。继续向前,就在导航仪快要提醒你“欢迎进入海宁”的时候,刚刚路过的这两个看似相互竞争的布艺企业又以另一种方式联手出现在眼前的这个“中国品牌布艺城”里。
  由余杭家纺产业协会牵头,40多家国内布艺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渠道商联合投资建立的这个中国品牌布艺城现在已经集聚了150多个知名布艺品牌,而等到今年8月二期正式投入使用后,整片布艺基地将达到18万平方米的规模,汇聚品牌近千个。“全国的家纺、布艺生产企业中,有近80%都集中在余杭、海宁、桐乡三地,我们这个‘中国品牌布艺城’就是希望借助余杭的区位优势,打造品牌的长年展示中心,从而进一步放大产业集群效应。”中国品牌布艺城副总经理周芸告诉记者,通过这个平台余杭周边的品牌布艺企业不仅可以“抱团”成圈实现资源共享,以更低的成本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国外客商也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赶时间辗转各大展会,随时都可以前来采购。
  产业集群带来的平台优势还不仅限于此。在布艺城的五六楼,大大小小的设计画稿公司几乎占满了两个楼层。“这里的一百多家企业都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客户,尤其是临近各大展时业务量更会爆棚。”一位设计工作室负责人透露,从2013年入驻至今,业务量已经翻了两番以上。包括像这样的布艺设计研发在内,涵盖了展览展示、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内容的布艺产业生态系统正在这里形成。
  “通过这个生态系统,你的客户也可以成为我们大家的客户,做出更适应国际市场的产品。”周芸透露,目前这个平台上的布艺企业一年的外贸总量已经可以突破10个亿。
  同样是搭建平台,王薇现在正在做的事听起来要更时髦,叫做“跨境电商”。
  “依托电子商务,我们打算为外贸企业提供营销体系、物流体系、商品体系、系统支撑与人才培养等‘一站式’服务,通过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的整体解决方案。” 浙江点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薇说。
  这个平台能干什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有一件男装通过电商平台卖给了国外消费者,可消费者在收到货后却因为颜色、尺码问题想要退换货,通过这个平台,你就可以一面重新发货,一面让客人直接把衣服退到“点库”的海外仓,然后在这里上架继续销售。这也就意味着,通过“点库”这个平台,不仅跨境贸易的即时性能较以往大大提高,海外客户的满意度也有望大大提升,与此同时外贸企业的分销渠道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成本也能进一步降低。
  王薇告诉记者,目前点库已经在美国、澳洲、德国建了三个海外仓,下一步还将在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巴西、英国等热点贸易地建立更多海外仓。此外,今年点库还计划结合跨境卖家的实际需要,推出价格介于邮政小包和商业快递之间专线快递产品。“所有这些都构成一个更便于中国外贸企业走向海外的平台。”现在在点库“落户”的下城区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里,像这样的平台正在不断集聚,串联起一个完整的跨境电商产业链与试验田。
  依托这些创新平台,越来越多杭州外贸企业的“雪球”正在越滚越大、越滚越远。(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