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强制造

22.04.2015  11:35
  面对严峻的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中央和地方都蛮拼的。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中国制造2025》。同时,“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战略等得到了各地积极响应。 
  此次创新驱动战略指导意见除与“互联网+”潮流密切结合、与创新基础设施健全有机关联外,还对支持举措、环境营造等给予了高度关注、系统明确;中国制造2025规划除十分注重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外,对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选择的注重亦更为具化,有利于规划落实执行与效果评估。
  也应看到,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创新驱动战略、制造强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政府更应坚持“功夫在诗外”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更需注重领军企业从制造向创造、智造转变主动性的保护和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积极性的鼓励,注重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多形式合作的制度性与技术性清障或架构,注重政府在基础研究领域重大专项的科学设置、公平招标与加大投入。同时,政府对需支持的重大创新驱动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性共性研究平台等,以及对年度重大科研课题立项与审批、重大科研成果论证与评奖等,还应进一步坚持和相信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需发挥好领军企业的“风口”导向与行业协会的行业引领作用。这样,才有助于保障创新驱动和制造做强,才有助于突破瓶颈,并实现动力的可持久性。
  还应看到,创新驱动与制造做强既有关联性,即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也存在差异性,即制造做强还需有其他要素作为重要保障,包括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拓展与潜力挖掘、足够好的市场需求时机把握与消费者偏好满足、足够耐心的市场需求培育与时尚引领、足够巧的市场需求营销设计与舒心体验提供等。实际上,创新驱动多是从供给侧来支持制造做强的,而市场需求则保障了制造做强的选择性与价值所在,亦表明制造做强有着不确定性。
  对应,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要求政府和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间需有科学的角色定位与分工,特别是政府不宜越位替代后者来做市场化决策,不宜错位来控制和配置市场资源,以避免市场秩序扭曲。这些都属于政府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市场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和要求,也是除创新驱动战略外,工业升级、制造做强的重要基础与环节。
  更应看到,创新驱动与制造做强离不开创新文化、制造文化的培育与普及。近年来,我国在科研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论文发表等领域数量居全球前列,却未能改变科研成果整体质量偏低、利用率偏低窘境。究其原因,既在于政府主导的创新能力与动力建设,多难以解决投入产出不高、市场需求性不强等问题;也在于随着创新节奏的加快、形态的多元,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步伐与模式已难以适应;更在于需把创新作为一种文化来加强教育、鼓励、宣传、普及,需把创新文化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使创新文化成为一种全民流行和信奉。
  类似,制造也需作为一种文化来加强认知,包括加强精细管理、精工制造的品质追求与文化普及、加大职业院校的建设投入与社会地位提升、加快学徒制建立健全与一线员工技能评定推广等,使我国可形成类似德国、日本的精益求精、不懈求美的制造文化。
  综之,新常态下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实施,需有更全面、立体的认识,需更加注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兼顾与平衡,注重政府和市场治理现代化的结合与互促,注重创新和制造文化的普及与信奉,以更好实现创新驱动与制造做强的高效深入、事半功倍。

来源:浙江日报